与法国相反,是一个分散的国家。在,其他地区和城市的经济发展从来不会因为首都在资源和设施方面拥有压倒性的优势而受到阻碍。这无疑是法德之间最大的结构性差异之一。
,这种差异的结果在过去并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这种差异并不简单是一个机构组织的问题,如果是这种情况,法国只需调整现在其他地区发展的短板即可。问题远远比这复杂,人力资源、文化资源、金融资源,这些资源在德国均衡地分布在各个地区;而对法国来讲,很多城市和地区长期以来都没有办法接触到这些应有的资源。想要拉动区域经济,促进更加均衡的发展,仅仅赋予市政和区域政府更多的权力是远远不够的。
姗姗来迟的统一
显著的差异来源于众所周知的历史遗留因素,德国是欧洲实现统一,成为民主共和国的国家之一。这个过程直至1871年才完成,比很晚才完成统一的意大利还要再晚10年。这一极具象征意义的事件发生在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和宰相奥托-冯-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带领德国军队战胜拿破仑三世并取得普法战争的胜利之后,德国在凡尔赛宫镜厅举行统一仪式。,战争使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并入德国。
很明显,这对之后两国之间复杂的关系是有影响的。虽然统一的加冕仪式象征了从18世纪以来一直把法国作为榜样的普鲁士王国在军事方面战胜了法国,而事实上普鲁士国王一直都羡慕《百科全书》代表的以及伏尔泰笔下法国绝对君主制下的繁荣和强大。与我们现在的认知相反,由于缺乏像18世纪末启蒙运动给法国所带来的一系列革新,那时的德国在很长一段时期自我感觉比法国落后很多。这在德国形成了非常矛盾的心理,对于法国大革命及其迅速且深刻的影响,对于拿破仑-波拿巴帝国的建立以及这个帝国在短短几十年内多次攻陷德国、把德国置于其掌控之下,德国人又羡慕又嫉妒。这种矛盾的心理,我们可以在德国文学巨擘如歌德、海涅的作品中观察到。
德国的统一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这种屈辱的抗争,也是1871年对拿破仑战争胜利以及300万遇难者(其中大多数人国籍不定却在德国长大)的一个交代。毕竟,这对于欧洲当时1.65亿人口(包含当时的俄国)来讲是巨大的损失。而那段时期在法国已经被淡忘了,法国一直自认为是帝国主义扩张的受害者。德国也因为1871年打响的普法战争而代替了英国因百年战争而确立的法国世袭敌人的位置。相反,拿破仑战争的纪念品在德国却仍被展出,人们可以轻易地发现那些来源于法国的希望重建拿破仑帝国的纪念品。这些具体表现为德国媒体时不时讽刺性地使用“大国”来指代法国。这是1795年歌德发明的一个表达,“大国”特指法国。
德意志关税同盟建立欧盟的标杆
1871年以前,后来形成德意志共和国的十几个不同的公国,在很多个世纪里都在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导下。那是一个共同的政体,组织非常松散,由哈布斯堡王朝奥匈帝国的国王主导。当时,正是拿破仑-波拿巴给这个冗繁的组织致命一击,他指挥奥斯特里茨战役并取得胜利。之后,1806年的《普雷斯堡和约》促成了这个组织的进一步解体。在此之后,德国的各公国(不含奥地利)形成了德意志关税联盟。这是一个包含普鲁士的关税同盟,它的存在提升了日耳曼帝国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