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圣心大教堂(法语:Cathédrale du Sacré-cœur de Jésus,英文Sacred Heart Cathedral)它建于1888年,位于中国广州市一德路,又称石室或石室耶稣圣心堂、石室天主教堂,1996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室圣心大教堂都是用花岗岩建造的,里面有尖肋高叉的弧形穹顶。手掌式花窗格分布在前门和周围的墙壁上。教堂顶部中间高,两侧低。教堂内高大的石柱支撑着教堂顶部,窗画两侧的石头整齐划一。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时,石室圣心大教堂被英法联军看中,腐烂的清政府同意建设广州圣心大教堂。
1发展历程筹备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夷平两广总督。当时罗马教廷任职的两广教区“宗座监牧”传道士明看中了两广总督被夷为平地的基础,并要求给他建教堂。,两广总督劳崇光拒绝了他的要求,于是明请法军司令出来,发信威胁劳崇光。,1861年,中法不平等条约要求法国人在各港区租用自己的礼拜堂学房。
明稽章曾回法见法皇拿破仑三世,获得50万法郎专款。圣心大教堂土开工于1861年8月26日,并于1863年12月8日举行了盛大的奠基仪式。明稽章还特意从罗马和耶路撒冷运入一公斤土壤,表示天主教始建于东方耶路撒冷,在西方罗马盛行。在教堂东角的“JERUSALEM1863”和西角的“ROME1863”刻字依然清晰可见。
1864年,法国教会专门找到了两位建筑师VONUTRIN和HUMBERT,模仿巴黎圣克洛蒂尔德的设计。到1888年教堂完工,蔡晓已经从一个20多岁的男孩变成了一个50多岁的老人。但这是教堂建设的短时间,巴黎圣母院建造了87年,德国科隆主教堂建造了7个世纪。
破坏石室经历了两次重大破坏
第一次抗日战争期间,一架日机撞上塔尖避雷针,撞上教堂前的沧海茶馆,爆炸,部分拿破仑时期的彩色玻璃被粉碎。
第二次是颠覆性的破坏。在文化大革命中,石室遭受了重大破坏,所有宗教油画都被撕掉了。抗日战争后,拿破仑时期剩余的彩色玻璃被打碎,花窗被打碎。所有的卷曲和讲座都用跪板和长椅堆成山,在教堂里焚烧。悬崖上的石柱部分被烧毁并爆裂。经过多次修复,仍有烧痕。屋顶的狮头排水口只用锤子打碎,文革期间,这里曾成为垃圾处理场。1979年7月,市政府实施民族宗教政策,逐步规划重新开放石室。许多教徒过着正常的宗教生活,来自世界各地的教徒和游客也去石室观光。
修整圣心大教堂建成后,共大修三次
第一次是1920年代,石室屋顶、梁、东西塔楼楼梯等木结构都改为混凝土钢筋结构。
第二次是在20世纪80年代,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国家宗教事务局)拨款15万元修理教堂。,由于长期的风雨、漏水和破旧,教堂遍体鳞伤,部分结构和部件受到严重损坏。
2004年7月,石室教堂第三次大修开工,已于2006年秋季完成并重新开放。大修费用2000万元。大修前,石室教堂只能用一些普通玻璃代替花窗。这次修复的亮点之一就是换上菲律宾定制的98块独特玻璃。这些玻璃“价比黄金”,总共花费430万元700平方米。而玻璃图像则是《旧约》、《新约》中的故事和代表作为原型,描绘了大约60个圣经故事,包括耶稣诞生、耶稣受洗和一顿晚餐。大修期间,教堂重新安装了机械钟,现已开始运行。,还对教堂的楼梯、信道、梁架进行了整修。内外墙花岗岩均配备室内装修、清理、修复石柱、天顶、祭台、讲解亭、唱经楼、照明线路、照明等。
2建筑特征哥特式双塔石室圣心大教堂正面是一对高耸的尖塔,代表着上升到天堂,皈依上帝;尖塔矗立在正面的钟楼上,这不仅是哥特式教堂建筑风格的特点,也是建筑造型的艺术魅力。里面是尖肋高叉的弧形穹窿;这座尖塔是一个空心的八角形锥体,由石头制成。下面是一座三层楼的建筑。尖塔越往上爬,就越陡峭。,它像一个锥尖一样刺向天空。
石室通常是哥特式建筑。石柱通常被称为束柱,感觉一束柱子被绑在一起。从外观上看,石室的石柱似乎与普通束柱不同。这里的每一根石柱都是由整个花岗岩制成的。石头表面关闭,榫头准确。石头应与桐油糯米浆粘合。
彩色窗教堂的正立面和物品的侧立面都有一个直径近7米的圆形玫瑰窗。所有的门窗都嵌入了法国制造的深红色、黄色、蓝色、绿色和其他彩色玻璃。这种玻璃可以防止强烈的室外光照射,使室内光源保持温和多年,产生一种爱和庄严的宗教氛围。这是哥特式教堂的特点之一。
中国元素教堂的真实指挥是由广东省揭西坪上镇尖田村的石匠客家人蔡晓完成的。这座奇怪的哥特式建筑融入了许多中国元素。整个教堂的建设都用中国的土法糯米桐油代替水泥,既防潮又坚固。穹顶石也用铁枝从中凿双孔穿过,更坚固。教堂屋顶的排水口也改成了中国狮子造型。地板还将原定制的石头改为广东大阶砖,具有更好的防潮性,门上刻有广式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