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历史知识 >

历史上的刘墉到底是什么样的 电视剧演的都是真

编辑:历史故事 2022-12-27 19:47 浏览: 来源:www.liuxuekuai.com

  对名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双元制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人们都喜欢说历史,因为凭借历史我们可以以史为鉴,从中吸取教训不再犯错误,但有时候历史并不是真正客观理性的,因为历史往往同文学相关,而文学又掺杂着人的主观情感。

  就如前几年人们认为是个大奸臣,但那只是历史上人们主观对他的评价,而不是客观理性的评价。而对于刘墉,我们也会产生疑虑,他真如电视剧中所描绘的那样完美无瑕吗?

  01刘墉宦海沉浮

  人们都说子承父业,意思是说在家中父亲做什么也会影响到自己的孩子做什么,而世家大族更是如此,刘墉的父亲和祖父都是朝廷命官,刘墉也毫无例外的成为了身边的红人。

  刘墉的父亲刘统勋曾经担任官拜内阁大士,深受皇帝的信任,而刘统勋对刘墉也给予很深的期望,从小便对刘墉严格要求,像一些世家大族的纨绔子弟身上的陋习在刘墉身上则没有。

  而这也为后来刘墉为官清廉奠定下了基础。但刘墉却不只是品行端正,他自身的文学造诣也十分高超,刘墉十分热爱书法,也被称为“浓墨宰相”。

  像其他世家大族的官宦子弟一样,刘墉也服从了家族的意愿,参加,并且因为家族都有官宦的背景,也给予了刘墉一定的帮助,再后来刘墉成功考中二甲,一路绿灯进入仕途。

  但天有不测风云,因为刘墉的父亲因为处理军务没有处理好,收到了处罚被判入狱,而刘墉也受到了牵连,父子二人都进了监狱,这或许是古代社会为官人员都必须要有的心理准备,毕竟伴君如伴虎,弄不好就是满门抄斩的罪名。

  但就在刘墉仕途不明,前途堪忧的时候,皇帝还是查清了的真相,宽释了刘墉父子,刘墉最终任命为的编修。

  自此刘墉在科举之事上也作出了自己应尽的职责和以务,针对于考试中存在的一些乱象行为,刘墉针对性的提出了改革方案,对于徇私枉法的官员更是严惩以待,这得到了皇上的认可。

  但毕竟是世家大族,他们为官自有一套方法,刘墉一路走来虽然仕途也算是畅通无阻的,但他却并不满足于此,他想要往上爬,并且对于权力的欲望也越来越大。

  02刘墉助推

  人们自古以来对于奸臣的印象都无外乎是贪污国家的钱财,欺压百姓,其中严重的便属于之类的卖国贼,但还有一些相较于这些比较轻的行为让人们难以察觉。

  那么刘墉是一个好官吗?要知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但有时候乌合之众也让真理难以脱颖而出,我们对于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应该做到公正理性地看待。

  要知道在明清只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君主专制达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高度,这是皇室的不安全感在作祟,皇族害怕权力分散会让皇室权力落于他人之手。

  而在社会上的体现则是通过大众舆论的控制,这一点我们最早可以追溯到,而在乾隆时期就是文字狱,与的文字狱相比只有更加过分。

  刘墉在这一时期更是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兴趣特长,那就是文学,刘墉对于文学颇有造诣,他尤其喜爱书法,写得一手好字,小楷更是有他独特的风格,颇受皇上的赞叹。

  但此时的刘墉却没有什么闲情雅趣去练书法摆弄文玩古物了,他在这中间看到了自己向上爬的机会,只需要向皇上提供一些人的不当言论,并且稍微一加工就可以污蔑为造反。

  在当时有一个名为徐述夔的文官,平时喜欢写诗做文章,就不幸成为了刘墉的目标,起因是他写了一首诗,但诗中有一句“期振翮,一举去清都”却让刘墉看出了漏洞。

  刘墉启奏皇上说,这其中的朝是指朝代, 而去则是指去除,这样看来这首诗中反清复明的意蕴就尤为可疑了,而这一篇奏章传到了皇上的耳中自然格外刺耳。

  但徐述夔可谓是,因为这句话根本不是像刘墉所说的什么他有反清复明的思想,原意本是希望我哪天能够振翅高飞,一下子飞到那天庭之上去,但在刘墉看来就没那么容易了。

  在这么一个敏感特殊的时期,人人都小心翼翼地说话写作,生怕触碰到了皇族哪跟紧张的神经而遭受株连的命运,徐述夔终因为自己一首诗的失误断送了自己的前途。

  而此时刘墉却通过不断地拉踩别人,向皇上进言举报,自己的官路亨通,据不完全史料记载,刘墉至少诬陷了二百多名人来实现自己升官发财的愿望。

  03懒政的刘墉

  中国自古讲究儒道释文化,在封建时期更是体现在“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上,更有的思想,在这一点上刘墉似乎借鉴了到家的思想。

  因为到了后期,刘墉似乎也不怎么执着政治了,在他看来一个人什么都不做才会什么错误也都不犯。在他与周旋已久之后,似乎疲于官场也不再注意自己的一些政绩了。

  有一次刘墉照常担任会试的主考官,却因为疏忽导致阅卷草率,使得许多考生的卷子不及格,让许多学子不明所以落榜,引起许多人的不满,而这只是开始。

  再到后来,乾隆也看出了刘墉不认真干活总是应付了事,但最终还是将刘墉提拔为体仁阁,原因却是朝中能用之人实在是太少了,而刘墉还算是清廉正值可以任用。

  嘉庆九年十二月,刘墉在北京驴市胡同家逝世,享年八十五岁,死的时候相传刘墉鼻柱下垂一寸有余,这也是暗合了佛家的解脱之意,算是了。

  刘墉一生没有什么大灾大难,为官清廉但却并不如当今电视剧中所描绘的那般完美无瑕,他利用文字狱让自己升官发财,却是少有人知的。

  对于当今的历史人物,我们更应该中立看待,不能只看其优点更要关注其缺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真正的以史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