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历史知识 >

管仲的后世评价如何?为何被称为华夏第一相?

编辑:历史故事 2022-12-27 19:58 浏览: 来源:www.liuxuekuai.com

  ,春秋初人,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宰相型人才。今天双元制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在后世的史书上,管仲有三个称号,分别是‘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第一相’。这三个称号,每一个都称得上是惊天动地,放到管仲的头上,却几乎没有任何争议。这就是因为管仲的能力,实在是太强了。

  如果要细分的话,管仲的能力,其实可以大致分为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分别是搞钱、制定国家军事战略、制定外交战略、树立国家统治思想、改革。

  是搞钱。

  管仲会搞钱,这事很多人都知道。很多人学历史的时候,都会学到管仲首开‘盐铁国营’。也就是说,管仲掌权期间,把制盐和冶铁这两个行业的权力,收归国有。靠着这两个行业,齐国赚取了丰厚的利润,然后才能迅速强大起来。

  但实际上,盐铁国营,其实只是管仲搞出的众多经济改革中的一个而已。

  在管仲的经济改革当中,除了盐铁国营之外,其实还有‘粮食准平’、‘差额征地税’、‘合理开发自然资源’、‘货币铸造’这几个部分。

  所谓粮食准平,就是指通过国家手段,调控粮食价格,保证粮食价格在一个合理水平。既要保证粮食价格不会太低,不至于让农民赚不到钱;也让粮食价格不会太夸张,让老百姓吃得起饭。

  这个思想,其实直到今天,我们都还在使用。而且,哪怕是到了今天,很多国家依然还没玩好这个手段。世界上无法控制自己国家粮价的国家,绝对不是一个两个。

  而这个问题,在两千多年以前,管仲就已经解决了。

  差额征地税,则是根据土地的产量不同,对于不同品质的土地,征收不同的田税。产量高的土地就多征税,产量少的就少征税。如此一来,既能保证国家收入,也能保证百姓的利益。

  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就是指老百姓必须在特定时间内打渔伐木,不许做出‘涸泽而渔’的事情。简单来说,就是要给大自然恢复的时间,这样才可以源源不断地从自然界中获取资源。这个思想,同样也是我们今天依然在应用的。

  至于货币铸造,这事相对来说就更先进了。在管仲之前,春秋时代的那些国家,大多对货币隐藏的很多功能,还完全没有概念。管仲却提出,要把铸币权收归国有,并且设置专管铸币的机构。正是靠着铸币的权力,管仲可以通过货币,合理地对齐国经济进行调节。这个思想,同样也是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还在使用的。

  从管仲的这几项经济手段当中,我们也不难看出管仲的经济管理方面,核心思想其实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可持续发展。在现代,我们有这个概念很正常。可是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管仲能有这个意识,那就很夸张了。

  更夸张的是,管仲不但能有这个意识,更能建立起一个相配套的经济系统。管仲不但能帮齐国搞钱,还能帮齐国建立起一个持续搞钱的系统,而且这个系统后来还一直用到了齐国灭亡!

  这就更匪夷所思了。

  能够搞好经济,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经济体系,这就已经奠定了齐国强大的基础,足以让管仲名垂青史了。但相比之下,管仲在其他几个方面对齐国做出的贡献,或许还要更在他的搞钱的贡献之上。

  帮齐国搞到了钱之后,接下来齐国自然就要对外扩张,和其他国家打交道了。而在当时的春秋历史大背景下,齐国虽然暂时强大了起来,想要大范围扩张,似乎也不太容易。因为当时周王室虽然已经衰落了,但影响力还在。如果某个国家贸然扩张,引起了公愤,就很容易引来大家的围殴。

  就算齐国暂时比较强大,可是只要齐国引起了公愤,被大家围殴,同样必败无疑,甚至有可能亡国。

  在这种情况下,管仲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为什么我们非得要扩张呢?以往的扩张,基本上就是征服敌对国家,吞并敌国的土地,扩大自己的版图。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要用战争的手段。而在管仲看来,通过战争去征服其他国家,其实是一个效率很低的手段。

  为什么我们不能直接把那些小国,收做自己的小弟呢?如此一来,齐国不用打仗,就能得到一群小弟。有了小弟之后,再由齐国这个带头大哥,带着小弟去打那些不听话的国家。打仗期间,小弟们出力,齐国可以减少损失。打赢了之后,齐国吃肉,小弟国家喝汤。

  与此,齐国还可以通过经济和文化的手段,不断去同化那些小弟国家。,这些小弟就可以被齐国彻底同化,继而成为齐国力量的一部分。

  ,想要做带头大哥,除了自身实力要过硬之外,还得有一个名义。所以这个时候,管仲就提出了一个新的思想尊王攘夷。简单来说,就是打着周王室的名义,联合其他小国,一起去对付北方的山戎,以及南边的南蛮,打击那些不听周王室命令的国家。因为当时齐国是周王室的代言人,所以这也就变成了打击那些不听齐国命令的国家。

  围绕着这个目标,管仲制定了齐国的外交策略,以及国家统治思想。这些东西,不但后来被齐国一直用了几百年,而且也被其他诸侯国学走了。后来整个春秋时代的诸侯争霸,各国都是按照管仲的思路来进行的。

  有了钱,有了小弟,有了扩张的理由,那接下来,自然就需要一支强大的军队了。管仲虽然不会打仗,也不会直接拎着上前线去砍人,他却可以帮齐国改革军事体系,塑造一支强大的军队出来。而且,他会从国家战略层面,制定对外作战的军事计划。

  在管仲的军事改革当中,整个齐国被分成了二十一个‘乡’。一乡有十连,一连有四里,一里有十轨,一轨有五家。这种精确的划分制度,直接以家庭为单位,将整个齐国变成了一个有序的体系。

  而在这个体系当中,其中十五个乡,参与对外战争。六个乡,则是专门从事农业和工商业的生产,这就保证了齐国可以有源源不断的战争资源,可以持续打仗,又不会严重损害齐国的国力。而这种社会生产和军事相结合的战争,又能保证齐国人民的利益高度一致。一旦打仗,大家就可以更加,一致对外。

  经过管仲的这些改革,齐国就算是想不强大,都不可能了。而在进行这些改革的,管仲也展现出来他最强的一种能力,那就是所谓的‘改革’能力。

  想要实现以上这些内容,光靠理论是不行的,还是得有实际操作。而在改革的实际操作当中,就势必会影响到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从而被很多人反对,遇到强大的改革阻力。

  从古到今,任何一场改革,都会如此。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历史上很多著名的改革,比如后世的‘’,或者变法,才会最终失败。

  管仲成功了。

  而且,在改革过程当中,他没有大规模杀人,甚至让齐国大多数人,包括那些既得利益者,都支持他的改革。

  这就很匪夷所思了。

  有的人可能会说,管仲的改革成功,主要是因为支持他。但问题是,历史上任何一场成功的改革,都绝对不单纯是因为君王的支持,就能成功的。要是支持就能成功,那后来的范仲淹和王安石,也不可能失败了。

  这就是管仲的厉害之处了。

  他不光理论水平高,而且还是实际操作。可怕的是,他在实际操作方面,还是大师级的水平。

  可以说,齐国的强大,就是建立在管仲改革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管仲,就算齐桓公再怎么雄才大略,估计也很难把齐国带领到后来的高度。而除了以上说的这些之外,管仲对于整个中华文明来说,其实还有一个最大的贡献。

  这个贡献,就是所谓的‘华夷之辩’。

  因为当时管仲的整体思想,是要带着齐国,联合其他小国,一起对抗外来入侵者。那么这个时候,如何界定‘外来入侵者’的定义,就很重要了。所以,这个时候,管仲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到底谁才是敌人,谁才是能够争取的朋友。

  这个问题,或许从今天的角度来说,并不算难。有的人可能会说,西外的就是敌人,国内的就是朋友。这话如果拿到春秋时代,估计管仲听了之后,会有打人的冲动。

  因为按照当时西周的思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莫非王臣。就算是那些所谓的‘夷狄’,其实也是周王室的臣子。而且,夷狄当中,也有臣服于中原的势力。要是按照这个划分标准的话,那很多臣服中原的势力,都得被划分到敌人的阵营,纯粹是给自己找麻烦。

  所以,当时想要提出一个完整的理论,区分朋友和敌人,其实还真不容易。如果按照血缘关系来分,周王室分封的姬侯国就是朋友,非诸侯国就是敌人,那齐国自己就成了敌人。如果按照炎黄子孙的血脉来算,那,那些夷狄当中,很多正在入侵中原各国的,其实也是炎黄子孙。

  比如说,后来给造成了大麻烦的匈奴,他们的祖先,据说就是当年灭亡之后,被流放到草原上的夏朝王族后人。而春秋时代所谓的夷狄,他们的身上,其实或多或少也有炎黄子孙的血脉。

  而如果按照国家战争来分,和中原国家打仗的就是敌人,那不好意思,当时中原各国内部,也在打仗。

  所以,如何界定朋友和敌人,如何界定华夏的概念,真的很困难。

  但最终,面对这个问题,管仲却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管仲的答案是‘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宴安鸩毒,不可怀也。’

  简单来说,按照礼仪来进行区分。,这个礼仪说的并不是用餐礼仪,或者简单的服饰礼仪,而是一整天制度。也就是说,只要你们蛮夷愿意接受华夏的利益,好好改造自己,和我们和平相处,然后不断和我们通婚改变血脉,这样的话,我们也可以把你们当做自己人。

  而如果你们坚持和我们打仗,天天想着要灭亡我们的文化,占领我们的土地,那就是我们的敌人,你就不是华夏。

  管仲给出的这个答案,后来成了所有,划分敌我的关键思想,也是华夷之辩的一个‘标准答案’。正是基于这个答案,后来的很多人,比如,不断塑造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然后才逐渐形成了所谓的‘中华文明圈’。

  历史上真实的管仲,就是这么牛!他的贡献,其实已经不仅局限于辅佐齐桓公,帮齐国建立霸业那么简单,而是影响了整个中国历史。如果没有管仲,或许我们整个文明的思想,都会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