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元制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很“自恋”,号称,晚年为什么没有杀?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乾隆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为长寿的君主之一,他在位时间长达64年之久,他一生创作多达四万多首诗,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多产的诗人。乾隆帝其实很“自恋”,在晚年为了体现自己的功绩,甚至还亲自写了一本书,歌颂自己的“”,自己则号称“十全老人”,由此看来乾隆非常在意自己的名声,那么对于大贪官和珅,乾隆帝为何明知其是巨贪却一再留手,没有杀他呢?
乾隆的“十全武功”
中国古代帝王自负的不在少数,毕竟其是天子,是位于世间巅峰的男人,不过他们的功绩即使再大也只是通过史官、百姓等代为传颂,像乾隆帝这样亲自上场吹捧自己的实属罕见。客观来说,乾隆帝在位期间的确有不少功绩,有些即使放在历朝历代来看也颇为不俗,按照乾隆帝自己的说法,他自诩十全武功是有实例支撑的。
据乾隆编写《十全记》所述“十功者,平准噶尔二,定回部一,打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尔喀降,合为十。”
乾隆有些功绩的确不小,远征准噶尔、回部,平定大小和卓,对扩大清朝版图,巩固领土完整统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不过,有些功绩却并非乾隆所说的那样的完美,比如大小金川战役,清朝方面投入兵力60万人以上,花费多达70万,结果以三万多人的死伤为代价才勉强取得胜利,而说“勉强”取胜是因为敌人主动投降才结束了两次金川战役。
缅甸、安南战役同样也是清军损失惨重,但对方迫于当时清朝国力强盛不得已委曲求全,结束战争,这些根本称不上“武功”,只是乾隆给自己脸上贴金而已。
如果说这十场战役的胜利对整个国家发展来说的确有很大贡献的话,那么乾隆六次下江南就单纯是为了个人享乐。经过、两朝的发展,清朝成功度过最艰难时刻,此时国库充盈、经济发展繁荣,但经过乾隆一朝,清朝财政竟然开始出现的情况,加上他重用和珅等贪官使得吏治败坏,为清朝衰弱埋下了隐患。
和珅有多“贪”
清朝贪官有很多,但像和珅一样巨能贪的却独此一家。和珅是乾隆一手提拔起来的宠臣,而和珅则利用乾隆赐予他的权力大肆敛财。比如一职主管清朝财政收入,是的肥缺,而和珅在28岁时就被提拔为户部尚书,并且和珅在这个职位上干了21年,以和珅贪财的秉性,可想而知他手中聚敛了多少钱财,据说当时和珅的房产遍布京城大街小巷,数都数不清。
乾隆帝退位后,和珅还建议乾隆继续掌权,这让继任者帝很是不满,但也无可奈何,所以到了嘉庆二年,清朝的最高权柄还是在已经退位的乾隆帝手中,而和珅则侍奉在乾隆身边代为传达圣旨。在和珅传达完旨意时,众文武大臣和嘉庆帝都只能跪着听旨,这一幕也让嘉庆帝对和珅心生杀意。
乾隆帝去世之后,掌权的嘉庆帝迫不及待地对和珅下手,并且还下令对和珅抄家。即使嘉庆帝心中对和珅贪污数额巨大有了预想,但查抄出来的财产清单还是让嘉庆帝暴怒不已,没想到和珅竟然贪了十几亿两白银,要知道当时清朝一整年的收入才不过八千多万两白银,也就是说,和珅一个人的身价竟然抵得上清朝十几年的收入,这怎能不令人心惊。
在野史《清朝野史大观·和珅家财》中记载,和珅个人总财产有“二十亿两有奇政府岁入七千万,而和珅以二十年之阁臣,其所蓄当一国二十年税(岁)入而强。”
即使如此,和珅的真实财产也只会比清单上多而不会少,因为参与抄家的人看到那么多金银珠宝不会心生贪婪之心吗?他们肯定也会拿走一部分。不过,和珅的钱即使再多也无福享受了,贪来的钱财最终还是回到了清朝国库当中。
乾隆晚年为什么不杀和珅?
对于这个问题,本人也有一些观点,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是和珅有能力,能让乾隆放心享受玩乐。和珅在的位置上待了二十几年,没有能力如何能镇住那些有才能的大臣们,没有能力他在军机处是混不下去的。再说,和珅如此贪污,乾隆不可能一点不知道,但乾隆不想也不能直接处理和珅,不然谁来帮他维持朝廷富强的假象,谁来帮他筹集下江南的款项,乾隆需要和珅,所以才一直没有对和珅下手。
二是乾隆不想让自己名声受损。乾隆自诩文治武功远超前人,对于自己的名声自然非常爱惜,当了一辈子英明帝王,怎么会允许自己在位期间出现一个大贪官,这不是显得自己在吏治方面存在重大问题吗?对于自负的乾隆帝来说,这种情况绝对不允许出现,把和珅留给继任者处理就行了。
三是让嘉庆帝处理和珅立威。乾隆隐居幕后当了三年的太上皇,嘉庆帝名义上已经登基称帝,但实权还在乾隆手中,也就是说嘉庆帝有名无实,心中可谓相当憋屈。乾隆当了那么久的帝王,怎么可能看不出嘉庆帝对和珅不满,他知道嘉庆帝在隐忍,等掌权的那一刻对和珅进行清算。如果和珅被嘉庆处决,将会震慑到很大一批人,然后让嘉庆帝的皇位坐得更稳。
乾隆晚年不杀和珅的主要原因可能就是乾隆知道和珅必死,他也就没有必要亲自动手落下个苛待功臣的不好名声。和珅对乾隆来说有用,所以他的位置像火箭一般飞速上升,但他对嘉庆来说只是稳固权力的踏脚石,所以无论和珅贪不贪都必须要死,因为一个帝王不会允许有人能分走他的权力。
参考资料《十全记》《清朝野史大观·和珅家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