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历史知识 >

汉桓帝死后为什么是堂侄子汉灵帝刘宏即位 这里

编辑:历史故事 2022-12-27 20:27 浏览: 来源:www.liuxuekuai.com

  驾崩,即位的为何是堂侄子?其中有什么阴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永康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汉桓帝在洛阳北宫德阳殿驾崩,享年35岁。

  35岁正是男人事业的上升期,这伙计却消极怠工了。不过说实话,你还真不能苛责他,东汉的平均寿命才26.8岁,人家阿志是“寿星佬”呢!

  您再看看刘志的日常工作,每天被“妖精们”包围,孤军奋战,多深的道行能顶得住这么没人性的摧残?

  悲催的是,阿志奋斗了一生,却连个给他摔火盆子的人都没有。

  又是绝嗣!东汉皇帝像是被诅咒了似的,频繁在子嗣问题上“卡壳”。

  那就只能从宗室近支中寻找接班人了,于是12岁的解渎亭侯刘宏隆重登场,他就是本专栏的主人公汉灵帝。

  刘宏是解渎亭侯刘苌的儿子,河间王刘开的曾孙,的玄孙。而汉桓帝刘志则是河间王刘开的,汉章帝刘炟的曾孙。

  也就是说,汉灵帝是汉桓帝的堂侄。

  问题来了,按照皇位继承法则,当皇帝无子,需要靠“过继”延续嫡系时,要从血缘关系最近的侄子辈中寻找,汉桓帝为何找了个堂侄子,他难道就没有亲侄子吗?

  有的,汉桓帝有两个弟弟,一个叫刘硕,一个叫刘悝。刘硕有多少个儿子史书没记载,但史料明确记载,刘悝女七十个,足够把汉桓帝挑花了眼。

  难道是汉桓帝与刘悝兄弟不睦?也不是,史书记载,汉桓帝对这个弟弟非常骄纵偏爱,哥俩关系铁得很。

  答案是,汉灵帝并非汉桓帝钦定的接班人,而是由窦和大将军选出来的,汉桓帝生前从来就没有提到过接班人的事宜。

  古代有“太子是国之根本”的说法,所以,一般情况下,只要皇帝不生子,大臣们一定会逼他立一个过继子。

  汉桓帝驾崩时已经35周岁了,为何就忘了“根本”呢?理由有两个

  第一个理由是,汉桓帝跟前面几个绝嗣的皇帝不同,他不是没有生育能力,史书记载,他有三个女儿,其中长女阳安公主刘华,就是的嫡母。

  导致汉桓帝绝嗣的原因,极有可能是他的儿子们都遭了毒手。

  皇帝的后宫除了,还伴随着阴冷的杀机,东汉尤甚。史书记载,从起,皇子们就经常莫名其妙地夭折,吓得皇帝们只好将皇子藏到民间去抚养。

  这其中除了皇族近亲结婚的原因外,女人们之间暗斗是很重要的因素。比如汉桓帝的梁皇后,此女“潜怀怨忌”,宫里有女人怀孕,常常遭到她的毒手。

  原来,汉桓帝在前面辛勤耕耘,身后却藏了个“伐木工”!

  有三个女儿鼓舞士气,估计汉桓帝不甘心,以为勤能补拙,早晚会结出甜美的果实,不着急立嗣。

  第二个理由是,汉桓帝死得太突然,根本来不及补办手续。

  史书虽然没有交代汉桓帝的死因,但从他的一个恶习就大致能得出结论这家伙太花花,应该死于“马上风”。

  汉灵帝在位期间,有大臣曾经借汉桓帝的事劝谏汉灵帝裁减后宫女人,他说,先帝宫中女人五六千,这还不算宫女的数量。

  如此不要命,猝死也就一点不奇怪了。

  明朝思想家王夫之就骂汉桓帝说“桓帝淫于色,而继嗣不立,汉之大事,孰有切于此者!”

  阿志不负责任地拍屁股走人了,可大臣们呢?这群号称最恪守圣人之道的儒家精英们,他们为何不遵守礼法呢?难道藏了什么阴谋?

  我个人认为,这其中阴谋和阳谋各占一半。

  先说阳谋。

  东汉时期宗室的生育状况呈两个极端,子嗣多的,如蝗虫一般数不过来,子嗣少的,常常绝嗣。

  这种情况下,宗室之间的过继情况就很频繁。比如刘悝,他原本是平原王一脉,被过继给了渤海王,从法统上讲,他已经不再是汉桓帝的亲弟弟,而是族弟。

  如此一来,再追求“血缘关系”已经没有意义了。这就给大臣们创造了“阳谋的外衣”,选谁都是合理的,合法的。

  再说阴谋。

  既然选谁都合理,刘悝和刘硕的儿子们难道就没有一个合适的?

  刘宏这一支从祖父开始就已经降为侯爵了,可见他离皇家嫡系太远了,选中他,你很难说这其中没有“干扰因素”。

  我个人认为,之所以选中刘宏,看中的恰恰就是他的出身远离嫡系,且未成年。

  东汉帝国从第三位皇帝开始,就一直是外戚主政,每一个新皇帝都是幼年登基,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外戚“故意捣鬼”。

  刘悝的妻子,是东汉豪门家族之一,时期的郎中令宋昌就是其先祖。刘宏的母亲,则出身于一般的小士族家庭。

  很显然,假如刘悝的儿子当皇帝,背后有刘悝和宋氏家族的加持,窦氏外戚很难做到。

  而刘宏当皇帝则不然,其父刘苌已经去世了,母族董氏又没有实力,窦氏外戚很轻松就能将皇权捏得死死的。

  除此而外,窦武等人还有没有别的考量?也许有吧。

  请原谅我用了这么一个不负责任的措辞,说实话,东的历史太难读了,被篡改的东西太多了。

  汉灵帝朝有个叫李法的大臣就曾经“史官记事不实,后世有识,寻功计德,必不明信。”

  汉章帝时期,有个叫杨终的大臣,奉命将司马迁的《太史公书》大幅删减,做成了只有十几万字的“缩微胶卷”。

  所以,关于汉灵帝的即位,我们很难看得清究竟还有多少被隐藏的秘密。

  比如,还有个细节表明,当初汉桓帝未必没有留下遗诏,他很可能指定了接班人,只是遗诏被毁了。

  这个细节就是四年后爆发的一个案件——渤海王刘悝谋反案,这个语焉不详的案件,似乎在告诉我们,刘悝才是汉桓帝的意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