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年-1078年),字明仲,号乐正。泉州晋江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下面双元制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天圣二年(1024年),曾公亮登第,授会稽知县。他自地方官员累升至知制诰、、端明殿学士、、枢密使等职,在嘉祐六年(1061年)以吏部侍郎、同平章事、集贤殿正式拜相。即位后,加中书侍郎兼。即位后,再加至门下侍郎兼、昭文馆大学士,累封公。之后因年迈罢相,带司空兼侍中出镇河阳三城,又判永兴军,最终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1078年),曾公亮去世,年八十。获赠太师、中书令,配享英宗庙廷,赐谥“宣靖”。时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曾公亮曾与丁度承旨编撰《武经总要》,为中国古代第一部官方编纂的军事科学百科全书。
主要影响
政治成就
针对北宋吏治混乱的弊端,曾公亮提出废除“磨勘法”,对各级官的任用和升迁采取考课督察的办法,即“三考有善政者,则升其官资,两任有善政者,则升其任使,无成绩者则罢黜。”他又提出裁减冗兵的方案,以减轻国家财政支出。
曾公亮作为北宋政坛上的,影响力极大。早年即有变革之心的他,不但在变法中大力举荐王安石主持变法大局,而且在变法过程中还给予王安石相当程度地支持,这对变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后因与王安石在变法认识上的分歧,加之其它方面的原因,最终没能成为坚定的变法派。
军事思想
天圣年间,叛宋,朝议兴兵讨伐,仁宗和战不定。曾公亮上奏《征怀书》,认为治天下之根本,当采取先怀柔、后征伐的策略,否则,师出无功,敌寇愈加猖狂而劳损官军。仁宗采用怀柔政策,西夏率服。
庆历年间,曾公亮针对时弊提出“择将帅”以加强武备的主张。他认为择将之道,唯审其才之可用,不以远而遗,不以贱而弃,不以诈而疏,不以罪而废。他认为造成将不称职的原因,并非世无将才,而是选之不得其要,或用人不能尽其才。他建议选将必先试其才,所试有效,方给显官厚禄以重其任,然后委其命而勿制约,用其策而无怀疑。
曾公亮与端明殿学士丁度主编的《武经总要》,是中国第一部规模宏大的官修综合性军事著作,对于研究以前的军事思想非常重要。其中大篇幅介绍了武器的制造,对古代中国军事史、科学技术史的研究也很重要。
历史评价
公亮谨重周密,内外无间,受遗辅政,有始有卒,可方汉。(《续长编》)
李复老凤池边蹲不去,饿乌台上噤无声。(《石林燕语》引)
贾众曾鲁公脊骨如龙,目睛如龙。(《宋人轶事汇编》引)
曾肇公以儒术吏事见推,一时履和蹈义,笃行不怠。故能奋于小官,不繇党援,周旋侍从。致位宰相,佐佑三世,有劳有能,定策受遗,功施社稷。知止克终,老而弥劭。为一代之宗臣,可谓盛哉。 (《曾太师公亮行状》)
王称公亮勋亚于琦(),而昧于洁身之义,怀禄不去,君子讥之。 (《东都事略》)
李焘公亮喜荐士,多得人,然性吝啬,殖货至钜万,持禄固宠,为世所讥。晚年昏病,以歌舞沈日夜。(《续资治通鉴长编》)
立贤无方,汤之执中也。必曰闽有章子厚、吕惠卿,不有曾公亮、、蔡襄乎?(《》引)
所至举职,皆有能名。 (《三朝名臣言行录》)
脱脱公亮静重镇浮,练达典宪,与韩琦并相,号称老成。升之自为言官,即著直声。然皆挟术任数,公亮疾琦专任,荐王安石以间之,升之阴助安石,阳为异同,以避清议,二人措虑如此,岂诚心谋国者乎?新法之行,何望其能正救也。 (《宋史》)
黄仲昭公亮方厚庄重,深沉周密,辅弼三朝,号称老成。然始荐王安石可用,及安石变法,无所异同,世讥其持禄固宠云。(《八闽通志》)
王夫之曾公亮、王陶之琐琐者,何当荣辱,而引身遽退,虚端揆以待安石之纵横哉?(《宋论》)
佚名曹玮沈勇有谋,公亮入相称职。(《历代群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