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位君主,帝第四子,年号。今天双元制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这么一个情节,在雍正办公的地方,有一个小房间,里面的柜子里,有一个个上了锁的小盒子,这些小盒子中,装有官员们给雍正上的密折。
雍正会用对应的钥匙分别打开小盒子,然后查看官员上的密折,从中了解民间和官员之间(弹劾、指责、举报等)发生的事情,并予以批示。
这个故事情节反应的就是清朝自康熙时期起,就采用的密折奏事制度,即部分官员得到的许可后,可以绕开公开的奏事渠道,单独给皇帝说事。
密折奏事制度虽然起于康熙朝,但康熙只是把他作为了解地方和民间情况的一种补充,授予密折权力的官员人数并不多,且密折在观看后,会交还给本人。
雍正继位后,为了强化皇权,强化对官员的管理,将这么一种奏事的制度发扬光大,把它当成了自己手中的一柄重要武器。
雍正不但增加了密折奏事官员的人数,且密折会存档,用作监督官员的证据,并用于实际的政治控制行为中,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让官员们互相监督,并利用这种监督强化皇权
在古代的各个王朝,官员之间的弹劾,是有正规渠道的,有专门的言官和机构负责此事。
但这种公开的举报和弹劾行为,受制于朋党、亲眷、师生之间的纠葛,往往无法反应真实情况,且很容易引起党争。
而密折奏事制度,可以有效缓解官员们对同僚的某些顾忌,能防止臣子们上下,欺瞒皇帝。
且雍正许可的不区分官员大小等级、不分管辖地区,不分事务管辖范围的全范围的互相监督和纠察式的密折奏事,能让臣子们在互相监督的,还要互相防范和警惕。
如此一来,官员们就无法整合在一起对抗皇权,而要依靠皇权给自己撑腰、做主。
官员的对错和升迁,雍正可以依据密折奏事中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政治需要来判断和下决定。
得到密折奏事许可的人数越多,官员之间的猜忌和防范就越严重,因为谁也不知道,身边的某位同僚会不会偷偷给皇帝上奏折,披露和揭发自己。
如倒台前,不但有品级相差不大的亲密助手用密折揭发,还有其作战和防御地区的知府、知县用密折揭发,上上下下有无数的眼睛盯着他。
当官员们因互相监督、揭发的需要而无法团结时,皇权自然获益匪浅。
于是,大多数官员们都会在密折中表态“所依赖者,惟知有皇上,不知其他”。
二通过密折来打击异己、孤立政治上的对手
密折既然沾上了个“密”字,其中的内容即只有雍正和上奏人知道,包括雍正给臣子的批示,也具有高度机密性,不经许可是不能传播的。
唯一拥有主导权的雍正可以根据政治需求来决定是否公布密折内容,打击政敌,或根据密折内容,做秘密批示,在官员势力中挑拨、拉拢。
如雍正朝初期,在防范、惩治年羹尧、隆科多等权势比较大的臣子时,雍正就借用密折的批示,在官员群体中大肆挑拨。
如雍正在给湖南巡抚王朝恩的密折批示中写道“二人(年羹尧、隆科多)就曾在朕前奏你不可用......”。
雍正又在给河道总督齐苏勒的密折批示中写道“隆科多说你操守不好”,“而年羹尧前岁奏你不能料理河务,言不学无术”。
雍正在给云贵总督高其悼的密折批示中写道“(年羹尧)奏你不称云贵总督之职”,“朕恐他(年羹尧)愚弄你,陷汝于不是......所以明白写来”。
雍正在给陕西凉州总兵宋可进的密折批示中写道“年羹尧不大喜你,你防着些。诸凡不要将把柄着他拿住......”。
如此种种,雍正充分利用密折奏事这种得天独厚的手段,想打击谁就打击谁,想分化谁就分化谁。
至于雍正要对付的人,是否说过那些话语?官员们在得到批示后,是无法互相证实的。
官员们也不敢互相证实,因为你也许刚当面或写信去求证,回过头,就被同样拥有密折奏事权力的被求证者揭发。
,官员们只能被雍正牵着鼻子走,还要对皇帝的提醒“感惧涕零”。
在这样一种氛围下,谁能对抗雍正的皇权?年羹尧和隆科多不行,皇子、们也不行。
三利用密折联络群臣感情,针对性的灌输君臣大义
雍正虽然扩大了密折奏事的人数和范围,但对于庞大的官僚队伍来说,拥有密折奏事权力的官员还是少数。
,很多官员认为拥有密折奏事权力,是一种荣誉,是皇帝给予的信任,普遍对雍正抱有感激之情。
雍正就利用官员的这种敬畏和感激心理,根据不同官员的欲望、性格,通过密折这种单对单的交流方式,针对性的对不同官员晓以君臣大义。
并且,因为密折的机密性,雍正可以随意对官员表态,如“独看好你”这样的语气,让收到批示的官员有一种被“独宠”及“看重”的心态,进而随时准备为雍正效死力。
现今和公开的清宫档案中,在雍正朝奏折那一部分中,能经常看到雍正对臣子们的肉麻般的批示语句。
这不单是联络感情的一种方式,让臣子们亲近雍正,也是以这种语气让臣子们放下对雍正的警惕心,达到大事小事都愿意向雍正诚实汇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