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麾下效力长达三十年之久,为什么面临险境,就投降了呢?这到底是为什么?
要知道,在于禁投降的时候,官职是左将军,假节钺。当时曹操属下,除了,就数他,完全是曹操的心腹大将啊。而且投降之后,曹操哀叹良久,说“于禁跟从我三十年,怎么面临险境,反不如!”
关于这个命题,大家不妨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于禁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网络配图
于禁,黄巾之乱的时候,跟着鲍信,鲍信是何许人也,在历史上,完全就是一个非常侠义风范的诸侯,而且非常欣赏曹操。兖州牧刘岱败于黄巾党被杀,与鲍信拥曹操做了新兖州牧,后来鲍信从此于救曹操被杀,于禁归属于曹操。曹操开始注意到于禁,那是因为的推荐,拜军司马。从此,于禁的辉煌的军事生涯,开始了。
194年,曹操到濮阳讨伐开始,于禁来说就独立领军作战,在当时,曹操手下唯独夏侯惇有这个资格。可见,于禁多受曹操的重用。,于禁也对得起曹操,战功赫赫,南征北战,杀了不少敌将,占了不少城池。哪怕是在宛城之战的时候,曹操差点丢掉性命,于禁的部队,且战且退,没有丝毫的乱纪,因公封为益寿亭侯。
于禁,军军纪严明,很受士兵的敬重,带兵打仗,也胜多败少,在曹军中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于禁作战相当勇猛顽强。所以,曹操如此倚重他的原因。,于禁多次坚守营寨,让久攻不下,寻找战机,主动出击,击败袁绍的外围势力。为官渡之战的胜利,做出伟大的贡献,官渡之战后迁偏将军。
官渡之战后于禁奉命平定昌豨的叛乱,顽固地执行曹操”围而后降者不赦“的军令,把已经投降且与自己私交不错的昌豨斩首。于禁的不念旧情,让曹操更加器重,于禁拜为虎威将军。
网络配图
随后的日子里,曹操每次征伐,不是用为行军前锋,就是用为后拒;而于禁持军严整,得贼财物,无所私入,由是赏赐特重。曹操的一员大将,朱灵因为让曹操不开心,所以向夺去他的兵权。曹操因为于禁有威重,遣于禁引数十骑,赍令书,往朱灵营夺其军,朱灵及其部众无人敢动。曹操让朱灵为于禁部下,众皆震服,其见惮如此。
216年,于禁迁为左将军,假节钺,仅此夏侯惇,曹操手下武将第二号人物。
如此一说,老资历,老元勋,老将的于禁为啥会投降? 也许,我们要到于禁的一场战争去找寻答案。演义中对这次战斗的描写如下却说关平见关公箭疮已合,甚是喜悦。忽听得于禁移七军于樊城之北下寨,未知其谋,即报知关公。公遂上马,引数骑上高阜处望之,见樊城城上旗号不整,军士慌乱;城北十里山谷之内,屯着军马;又见襄江水势甚急,看了半响,唤向导官问曰“樊城北十里山谷,是何地名?”对曰“罾口川也。”关公喜曰“于禁必为我擒矣。”将士问曰“将军何以知之?”关公曰“‘鱼’入‘罾口’,岂能久乎?”
诸将未信。公回本寨。时值八月秋天,骤雨数日。公令人预备船筏,收拾水具。关平问曰“陆地相持,何用水具?”公曰“非汝所知也。于禁七军不屯于广易之地,而聚于罾口川险隘之处;方今秋雨连绵,襄江之水必然泛涨;吾已差人堰住各处水口,待水发时,乘高就船,放水一淹,樊城,罾口川之兵皆为鱼鳖矣。”关平拜服。
却说魏军屯于罾口川,连日大雨不止,督将成何来见于禁曰“大军屯于川口,地势甚低;虽有土山,离营稍远。即今秋雨连绵,军士艰辛。近有人报说荆州兵移于高阜处,又于汉水口预备战筏;倘江水泛涨,我军危矣,宜早为计。”于禁叱曰“匹夫惑吾军心耶!再有多言者斩之!”成何羞惭而退,却来见庞德,说此事。德曰“汝所见甚当。于将军不肯移兵,吾明日自移军屯于他处。”古计议方定,是夜风雨大作。庞德坐于帐中,只听得万马争奔,征鼙震地。德大惊,急出帐上马看时,,大水骤至;七军乱窜,者,不计其数。平地水深丈余,于禁、庞德与诸将各登小山避水。
比及平明,关公及众将皆摇旗鼓噪,乘大船而来。于禁见四下无路,左右止有五六十人,料不能逃,口称“愿降”。,把于禁和庞德的矛盾有点过度的刻画出来了,往往忽悠了于禁一个最根本的优点“最号毅重”,非常的刚毅稳重,非常的严格。所以,《三国演义》有点黑于禁。
网络配图
而《》,本传中写的很明白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惟庞德不屈节而死。
一个毅重的军人,怎么会怕死呢?他死或许不怕,关系到一军存亡。"禁与诸将""无所回避",到底有多少人被困呢?孙吴方面有记载会汉水暴起,羽以舟兵尽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惟城未拔。 三万应该有的,为了全军的将士,于禁选择了大义,投降关羽。
不管怎么样,于禁还是投降了,留下晚节不保的污点。等到于禁回魏国的时候,曹操已经不在了。以曹操的宽容,肯定会厚待于禁,并继续重用他的;可惜遇到了刻薄之至的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