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历史知识 >

被骗三百年!揭武王伐纣背后的历史真相

编辑:历史故事 2023-01-01 20:26 浏览: 来源:www.liuxuekuai.com

导读想必大家都是有所耳闻的,用的话来说,这是一场“以至仁伐至不仁”的战争,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这其中却有着我们不为所知的一面。

  按照几千年来的说法,这场战争是这样的

  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周武王趁着的大军征讨东夷、朝中空虚的大好时机,在牧野代替老天爷宣读了商纣王的种种罪状,决定替天行道,率领4.5万大军准备攻打朝歌。

网络配图

  正在酒池肉林寻欢作乐的商纣王听说后很纳闷儿我是天子,老天爷就是我爹,我爹有什么话不直接跟我说,干吗还要让一个外人来转告我?

  不过商纣王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儿,自然不会把“老爹”的话放在眼里,当下便召集70万大军(以奴隶为主),兵发牧野,让周武王看看谁才是真正的“王”。

  一边是4.5万,一边是70万,商纣王仿佛已经看到了即将发生的一幕15个人围殴1个人,拜托,不要太血腥!

  这时,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不可思议的场面出现了还没等双方交战,70万商军便集体倒戈,杀向朝歌!

  延续500多年的就这样灭亡了,没有出现期待中的大决战,却出现了一幕极其吊诡的临阵倒戈!

  几千年来,这次事件被无数次地传扬,周武王就此成为明君的代表,商纣王也就此成为昏君的典范,而70万商军的临阵倒戈,也被定论为反抗暴君的弃暗投明。以有道伐无道,以至仁伐至不仁,一切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

  ,历史无数次地告诉我们,“顺理成章”的背后往往有着的秘密,70万商军的临阵倒戈,看似自然,却充满了说不清的吊诡。

  说它吊诡,得了解奴隶社会的特点。在奴隶社会,奴隶从属于奴隶主,没有自主权,也没有人会想到反抗,所谓的“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都是后人强加到人家头上去的,奴隶们还没有这个觉悟。要知道,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底层人民反抗暴政还是在800年后的末年。如果非要在历史上找一个奴隶造反的例子,你只能去找古罗马的斯巴达了。况且,斯巴达起义其实比咱中国的起义还要晚130多年。

网络配图

  所以,在奴隶社会的巅峰时期——商朝末年,发生奴隶大军临阵倒戈,实在是很可疑的。

  其实翻开那时的史料,你会发现一个很重要的身影,这个人叫胶鬲。

  说起胶鬲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一时想不起来,其实在中学课本中我们就知道他了。在孟子那篇着名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中,有这样的记载“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举于市……”其中“举于鱼盐之中”的胶鬲,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仁兄。

  孟子的意思是想说这些人虽然都是起于微贱,但自强不息,创下了不朽的功勋,激励大家“,曾益其所不能”。其实这个说法用在胶鬲身上是不合适的。

  在江苏扬州、泰州祭祀“盐宗”的庙里,供奉着三位“盐宗”,即盐商的祖宗,一位是人工盐生产的创始人夙,一位是食盐专营的创始人,第三位就是胶鬲,是贩运食盐的祖宗。

  自古盐商都是身家巨富,作为盐商祖宗的胶鬲更是不在话下,用“富可敌国”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战争从来都离不开经济的支持,商纣王讨伐东夷,耗资无数,眼看国库日渐空虚,连酒池肉林都快供应不上了,这时,周文王向商纣王举荐了胶鬲。对商纣王来说,胶鬲无疑就是救命稻草,其巨额财富让商纣王一下子摆脱了困境。为了报答,商纣王封胶鬲为少师,上演了一幕中国历史上较早的钱权交易。

  别忘了,胶鬲终究是周文王的人。周文王死后,武王即位,开始了灭亡商朝的倒计时。

网络配图

  有一次,商纣王派自己的哥哥微子和胶鬲率领使团访问周国。就是在这次访问中,周武王成功地跟胶鬲对上了暗号,又成功地策反了微子,并许诺事成之后微子世为长侯,胶鬲加富三等,封地运城盐湖地区,全权发展当地盐业。

  回到朝歌后,胶鬲开始行动了,成功地将几位能征善战的大将都派到了东夷前线,等到周武王讨伐朝歌时,70万商军正是由胶鬲率领的,“临阵倒戈”也就顺理成章了。

  前后两个“顺理成章”,一个是儒家的“仁”,另一个是兵家的“卧底”,你说哪一个更接近事实呢?

  几千年来,儒家的观点始终占据着上风,认为只要拥有了“仁”,就“仁者无敌”,拥有了“正”,就“邪不胜正”,却从来不讲究跟“不仁”和“邪恶”的斗争方法。可现实却往往是,在“不仁”和“邪恶”面前,“仁”和“正”伤痕累累。

  历史的真相往往都是出乎我们本来的意料,很多事情也并不是你现在看到的样子,孰是孰非,孰对孰错本来就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随着历史的繁衍相信还有很多的“历史真相”被我们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