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历史知识 >

刘邦遗嘱为何让刘氏江山延续三百年?

编辑:历史故事 2023-01-01 20:26 浏览: 来源:www.liuxuekuai.com

导读“非而王,天下共击之。”这句话的意思浅显易懂,却有足够的杀伤力。这句话出自口中。而若追溯根源都是遗嘱带来的副作用,并且使得刘氏江山延续了三百年。

  吕后问高祖曰陛下,萧相国既死,令谁代之,上曰可,,曰可,然少戆,可以助之,陈平智有余,然难独任,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吕后复问。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高祖本纪》

  刘邦所立的遗嘱可谓环环相扣,百密无一疏。两道遗嘱不汉初政局的直接反映,也是后来发展的指示灯。人事安排的遗嘱使汉朝刘氏江山得以稳固,而白马之盟,更是让刘山延续了三百七十年。刘邦的遗嘱,有一小部分是对历史的反思,更大一部分是对当时形势的。

网络配图

  人事安排的玄机

  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四月中旬,六十二岁的刘邦躺在床上等待死神的到来。此时朝廷内外,皇宫内外气氛很不正常。皇宫外的重臣们知道命不久矣,但;经常在刘邦病榻前伺候的吕后不知夫君到底还有什么打算,也是忐忑不安。

  一天晚上,她走近刘邦,试探地询问还有什么遗言,刘邦不回答。她只好以政治家的身份追问道“您走后,丞相也死了,谁还能承担百官之主的重任?”

  丞相一职在秦时就已经成为百官之首,是的政府首脑。而皇帝只不过是皇族的首脑,一个皇帝如果不是昏庸透顶,那他对丞萧何像像相一职应该有着清醒的认识丞相为皇帝服务,但却直接管理百官,也就是政府。如果说,皇帝是一个国家的代言人,那么,丞相就是让这个国家运转起来的指挥人。

  所以,一向有政治头脑的吕后开门见山,直接把最关键的问题挑了出来。刘邦虽然已将死,但大脑仍很清醒。于是,他说出了第二道遗嘱(第一道遗嘱是指白马之盟)。他回答吕后“曹参。”

  吕后又问“之后呢?”刘邦道“王陵。”但随即又补充道,“王陵这个人有些迂愚刚直,可以让陈平帮他。陈平智慧有余,难以独当重任。所以,一定要用周勃来帮他。而周勃可以做太尉。也许外人会认为周勃缺少文才,客观地说,将来安定刘氏天下的,一定是周勃。”

  吕后心里有些不高兴,尤其是一句话,什么叫安定刘氏天下?她又问道“这些人都死掉了,谁还能代替他们呢?”刘邦高深莫测地回道“那就不是你能知道的事了?”刘邦心想你也活不到那个时候了,操那么多心干吗?

  同年四月二十五日,刘邦死在长乐宫,政治家吕后秘不发丧,她把理由说给幸臣听“朝廷大臣当年都与皇帝,就怏怏不乐,现在要让他们在我儿面前俯首称臣,心中定然更是不服,若不统统将他们诛杀灭族,天下恐难安定。”

  审食其没说好也没说不好,但曲周侯郦商听说这件事后就大叫不好,他告诫审食其说“要杀人,绝对不好。陈平、在荥阳有大军十万,、周勃在燕、代有大军二十万,若闻诸将遭诛,必定联兵回攻关中。到时候,大臣内叛,诸侯外反,高祖基业就烟消云散了。”

  审食其听罢,立时感到事态异常严重,不敢有丝毫耽误,急忙进宫去找吕后汇报。吕后不愧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她能分清事情的轻重,从而改变了初衷。于是,她按照刘邦的遗嘱,在萧何死后,任命曹参为相。之后又陆续任命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周勃为太尉。

网络配图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刘邦遗嘱中所提到的几位可以重用的大臣以及他们的排名顺序曹参—王陵—陈平—周勃。曹参,是刘邦坚定的追随者。在对秦军、及叛军的无数次战斗中,他立下了。但这并非是他被刘邦看好的因素,刘邦之所以看好他,是因为此人好黄老之学,并懂得进退周旋之道。果然,曹参接任相国后,无为而治,“萧规曹随”。

  表面上来看,这是黄老之学和当时的汉朝政局所要求的。深一层来讲,他不能搅动吕后掌管的汉政权,因为当时的形势是,吕后随时都会掀起一场宫廷政变。曹参之后的王陵,治国能力并不强,但此人宁肯掉脑袋,也不会放弃原则,使得吕后往往在一些为自己家族争取利益的情况下碰软钉子。吕后在这种情况下去询问陈平,陈平是个、保身有术的家伙。他满口答应的一切意见,而背地里却跟周勃联系紧密。

  这正是刘邦的英明之处,陈平虽然足智多谋,但他没有军权,而太尉周勃正弥补了这一缺陷。吕后去世前,吕氏的势力已经达到顶峰,作为丞相的陈平和作为太尉的周勃几乎被排挤得无事可干。可当吕后一死,在诸吕欲作乱之时,陈平立即跳了出来,因为深谙保身之术的他知道,一旦吕氏得了天下,他陈平就只能等死。所以,他立即联合掌握帝国军队的太尉周勃和刘氏宗室成员,迅雷不及掩耳地诛灭了诸吕。刘邦说“安定刘氏天下的”必是周勃,果然言中。

  ,仅凭这道对人事安排的遗嘱,刘邦就有那么大的自信保住刘氏天下吗?刘邦对吕后的了解,恐怕要远比我们深刻得多。吕后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女政治家,难道仅凭这张人事安排的网,刘邦就自信能罩住吕后?

  牵制高超的艺术

  稍有常识的人通过刘邦立的人事安排遗嘱,都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刘邦把遗嘱交付吕后,本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和交托给的遗嘱一样,这也是一个信息的单向传递,在汉初政局不稳的形势下,发生问题的概率非常之大。

  刘盈像尤其是当太子刘盈是个懦弱怕事之人的情况下,确切地说,太子刘盈会成为懦弱者,完全拜刘邦所赐。刘盈在童年时曾受到过两次很严重的惊吓,第一次是项羽的军队对刘邦的家乡进行大扫荡,掳走了刘盈的祖父和母亲。当时,小刘盈不过五岁,因为个子小而藏在草丛里幸免于难,但惊吓是肯定有的。

  第二次更是可怕,他跟着刘邦躲避项羽的追杀,而刘邦嫌车上载重太多,影响逃命,于是按照胖瘦的次序,将刘盈姐弟从车上踹下去。那可是亲爹啊,亲爹把自己从车上踹下来送给了前来追赶的仇人。任何人都不能接受这种“连摔带吓”,从此以后,刘盈有一种很“宝贵”的性格懦弱怕事,一遇事就如。

  刘邦在太子一事上曾想过动大手术,拿下刘盈,立他最宠爱的的儿子赵王如意为太子。,在刘盈母亲吕后和众大臣的反对下,他最终没能成功。在刘邦看来,因为要被废掉的是吕后的亲生儿子,在“母以子贵”的传统下,吕后的反对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可连大臣也反对,刘邦就觉得很纳闷。虽然大臣们给出的理由是废黜太子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大事,但刘邦觉得这种理由并不充分。

网络配图

  吕后有控制刘盈的想法,而那些大臣们也未尝不做如是想。即使这些人没做如是想,现实情况也确是如此。当时的情况是,能够危及刘盈执政的势力一个是以为代表,包括吕泽、、吕禄叔侄在内,我们称其为“后党”。另一个是以萧何为代表,包括曹参、周勃、灌婴在内,我们称其为“相党”。双方都与刘邦至亲至密,刘邦实在不能将他们地干掉。但刘邦有他自己的一套办法,这种办法也只有流氓才可以想得出来。

  在遏制“相党”上,刘邦为刘盈培育了一位刚毅坚忍的母后,而且母后的身边还有一群能征善战的“后党”!在“后党”的遏制下,由于萧何羽翼颇丰,威望又高,刘邦就逼其脏污自保,给他戴上“与民争利”的帽子,使他得不到百姓的拥护。他又把吕后的妹妹嫁给了大将樊哙,让萧何不能指挥,在经过一番动作后,刘邦的预想达成了。

  ,两股势力互相牵制、互相制衡,谁也不能奈何谁,谁也不能消灭谁。“相党”的人如果有非分之想,就要考虑考虑吕后;而吕家如果有人存非分之想,那必须要看看丞相是什么态度。这也就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在汉朝时期丞相位置的重要性,所以,只要吕氏肯按照刘邦的意思来任命丞相,那么,汉帝国就会按照这些丞相的意思向前走。

  刘邦的这种牵制艺术之所以能得逞,是因为他在上这一道保险前早已经上了一道保险。这道保险就是诛灭异侯。所以刘邦的遗嘱才得以使的江山延续三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