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历史知识 >

历史上暧昧的叔嫂关系:慈禧与小叔子奕訢

编辑:历史故事 2023-01-01 20:26 浏览: 来源:www.liuxuekuai.com

  在驾崩前,,做了他认为最妥善的安排。他挑选了八位顾命大臣,辅佐年仅6岁的小皇帝;赐予,一人一枚印章,八位大臣草拟旨意,两宫加盖印章,才能够最终生效。咸丰皇帝希望他们之间相互牵制,任何人都不至于独揽政权。,事情真的像他想象的这么简单吗?  

  网络配图

  从咸丰的安排看,政治上的生死,似乎把持在两宫太后的手中。,母凭子贵的懿贵妃虽然荣升为慈禧皇太后,,当时她只有27岁,孤儿寡母,在朝中并无亲信,也没有持者,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以肃顺为首的八大臣专璜跋扈,根本不把她放在眼里。咸丰死后,肃顺不顾礼制,常常穿着便服,在热河行宫大殿上肆无忌惮。遇到太后,肃顺一点也不避讳,还常常趾高气扬地许诺,回京后,我会好好奉养两宫皇太后的。

  听肃顺的口气,仿佛他己经,想怎么对两宫太后,全凭他一句话。慈禧变得胆颤心惊,照这样发展下去,肃顺等人架空小皇帝、独揽朝政只是时间问题。该怎样抗衡八大臣的强权,又该怎样保证她们孤儿寡母的安全,慈禧急切地想找到能帮助自己的人。这时,一个人走进了她的视野,他就是恭亲王奕訢。慈禧派亲信偷偷送出密诏,联系在北京驻守的奕訢,请求他的帮助,铲除肃顺等八大权臣。奕訢与慈禧虽然是叔嫂关系,在此之前,二人只是在家宴上见过几面,并不熟识。慈禧为什么挑选了奕訢,而奕訢又会不会帮助慈禧呢?

  奕訢是咸丰的 同父异母的弟弟,有胆识、有气魄,在皇位之争上,败给咸丰,成为恭亲王。咸丰在位时并没有重用奕訢,奕訢空有抱负,没有施展的空间,甚至在咸丰挑选的八大顾命大臣中也将奕訢排除在外。郁郁寡欢的奕訢,接到嫂子慈禧的救援密诏,非常惊喜,他感激慈禧这样信任他。于是,果断行动,火速赶到热河,与慈禧秘密商议铲除八大臣计划。  

  网络配图

  1861年11月1日,两宫皇太后跟随咸丰皇帝的灵柩回到北京,刚一到北京,慈禧和慈安利用手中的两方印章,颁布懿旨,除去八位顾命大臣的职位,下旨,颁布肃顺等人专横跋扈的罪名,下令奕訢将肃顺等八大臣抓捕归案。很快,八大臣就被赐死或流放。慈禧和奕訢叔嫂二人以最快的速度,上演了一出惊心动魄的夺权大战。从此开了慈禧“垂帘听政”的时代。

  在帮助慈禧铲除肃顺集团后,奕訢从以前不被重用的亲王,一下子成为了朝廷的重臣,成了的议政王兼首席军机大臣。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奕訢平步青云,只要奕訢上的折子,慈禧都会批上“依议”两个字,表示全都同意。而,一些流言蜚语也传开了。清年间,恭亲王奕訢上了一道折子,请奏设立同文馆,也就是要开办一所外国语学校,聘请外国人作为老师,不仅学习英语、法语、俄语等外国语言文字,还增设天文、算学等西方自然科学。慈禧看了奏章,照样批复“依议、钦此”。一时间舆论哗然,朝中以“天朝大国”自诩的王公大臣们,认为奕訢离经叛道,他们上了一道又一道奏折,弹劾奕訢。面对弹劾,奕訢理直气壮,他和大臣们展开激烈辩论。他说洋人坚船利炮,先进之处,我们必须了解,知其虚实,才能自强。

  莫不如此,近年尚可苟安,数十年后,大清将无可御敌之力。奕訢侃侃而谈,老臣们虽然说不过他,,又都是朝中重臣,双方争执不下,都请定夺。慈禧呢,最终将主要的反对大臣倭仁的折子,交给总理衙门动议。总理衙门的负责人是奕訢,等于是将此事的处理权交给了奕訢,第二天,奕訢在总理衙门恭候倭仁,寒暄之后,奕訢不提弹劾之事,反倒给倭仁派了一个差事,让倭仁举荐能教天文算学的中国人,以便免聘洋人。奕訢还说,以后朝廷与洋人交涉,尽由你酌办。倭仁一听傻了眼,果真如此,对固执的倭仁而言,简直生不如死。于是,倭仁以年老为名,请求辞官回乡。没想到,慈禧听了倭仁的请求,说了两个字“不准”。  

  网络配图

  倭仁没有办法,去总理衙门上班的头一天,倭仁就故意坠马,摔伤了足踝,以此向总理衙门告了长假,此事才算是最终解决。同治初年,慈禧对奕訢的信任和倚重都在任何人之上,叔嫂配合默契,让大有了同文馆,有了安庆军械所。虽然规模不大,洋枪洋炮数量有限,但清末也出现了短暂兴旺的局面。

  大概是因为关系亲密,在野史中,一直流传慈禧和奕訢这对叔嫂关系暧昧。关于这一点,专家认为,在正史中没有任何这方面的记载。在等级森严的皇宫中,是不可能出现这种有悖伦理的事情。那么,慈禧与奕訢的关系,是不是像传说中说的那么好呢?

  清朝同治12年,17岁的同治皇帝终于亲政了,两宫太后暂时告别政坛。很快,同治皇帝发现他的母亲,对权力充满欲望的慈禧,变得空虚落寞,经常管大臣们要奏折看。为了不让母亲再管政事,同治皇帝提出要重修,希望母亲在圆明园颐养天年,自己就可以摆脱限制了。很快,同治皇帝就向大臣宣布了重修圆明园的旨意,并责令户部尽快拨款开工,奕訢一听坚决反对重修圆明园。当时清政府正面临内忧外患,处处都需要用钱,那里还有钱去重修圆明园呢?同治不听劝谏,一意孤行,奕訢就请慈禧劝说同治,并劝说慈禧要以国事为重。

  慈禧贪图享乐,也一心想重修圆明园,面对奕訢的劝谏,慈禧非常反感,并在心里开始盘算,如何趁机除掉奕訢。慈禧表面上,表示对奕訢的禀报虚心接受,实际上她并未规劝同治皇帝,反而赞许同治孝顺,大肆批评了奕訢的居心叵测。就这样,重修圆明园的计划被继续推进着。第二年,由于购买修建木材,出现了一起特大贪污腐败案,朝廷损失了二十多万两白银。奕訢知道后,十分着急,出面阻止重修圆明园。奕訢带领反对重修圆明园的大臣们联合上书,对皇帝提出停园工开言路去玩好等八个要求。  

  网络配图

  朝堂之上,奕訢为了打动皇帝,亲自诵读奏书给侄儿听。奕訢还没读完,同治突然大喝一声我这位子让给你坐怎么样,奕訢一听目瞪口呆。同治皇帝接着斥责奕訢,离间他们母子关系,把持朝政。同治皇帝亲自写下诏书恭亲王奕訢无人臣之礼,当重处,马上革除一切职务,交宗人府查办。此时的奕訢才明白过来,自己中了慈禧的圈套,她借同治皇帝之手除掉自己。

  那么,就是因为反对重修圆明园之事,慈禧就要除掉奕訢吗?原来,同治初年的慈禧,初入政坛,还无法完全真正掌控政局,她必须依赖奕訢的帮助。,垂帘听政几年后,慈禧地位稳定了,精明的奕訢就成为慈禧的眼中钉。据记载,在当时的洋人眼中,大清朝有两位当权者,一位是慈禧太后,另一位就是议政王奕訢。对于外界这样的评判,慈禧是无法容忍的。她绝对不能容许,有人与自己。慈禧早就将矛头指向了奕訢。她制定阴谋先后三次弹劾奕訢,最终将奕訢赶出了政局,实现了自己的独权专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