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史上,唯一一个从太上皇手上继位的皇帝。对于嘉庆帝的评价褒贬不一,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谈一谈。
皇帝驾崩,天崩地裂,但比这更重要的是新一代君主的确定。古语讲,国不可一日无君,而且,清朝皇族家法规定,不立新君,就不能为先皇发丧。可是,嘉庆帝临终没有一句话交代,于是,群臣决定找嘉庆帝的立储密旨。清朝以来,实行秘密建储制度,皇帝生前准备一道死后才发生效力的诏书,上面写着继承人的名字。按说嘉庆帝年逾六旬,不可能不考虑继承人的问题。
网络配图
军机大臣亲手对嘉庆帝的遗体搜身,没有;又打开了从北京带来的十几只箱子,翻了个底儿朝天,依然没有。难道是压根儿就没有立储密旨?群臣找不到嘉庆帝的立储密旨,急得团团转。据《·宗室禧恩传》记载,在这种情况下,内务府大臣禧恩(的后人)建议不找了,立即拥立嘉庆帝的次子继位。
嘉庆帝一共有五个儿子,长子生下来不久就死了,连名字都没有。四个儿子长大成人,分别是次子绵宁今年三十九岁、第三子绵恺二十八岁、第四子绵忻十六岁、第五子绵愉七岁。此时,绵宁、绵忻在承德避暑山庄,两个儿子留在北京。
显而易见,绵宁的优势是突出的,他实际上是长子,又是嫡出,在宗法社会里,这两点无可逾越。更何况他此时的身份是亲王(智亲王),爵位最高,在镇压天理教攻打紫禁城的事件中立下大功,就算找不到嘉庆帝的立储密旨,难道嘉庆帝还会选择别人吗?
,军机大臣托津、戴均元认为事关重大,必须以立储密旨为准。不能责怪他们的慎重,毕竟选择新君关系着国家的稳定,此时朝廷又不在北京,稍有不慎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禧恩与他们争得面红耳赤,绵宁则呆立在一旁,一边抽泣,一边冷眼旁观着他们的争吵。据《清史稿·宗室禧恩传》记载,后来终于找到了立储密旨,上面果然写的是立绵宁为皇太子,于是,争议停止,群臣拥绵宁继位。绵宁随后改名,年号。
不过,道光帝可不是这样说的,他说嘉庆帝临终召见大臣,公匣,宣示立储密旨,立他为皇太子,然后遵旨继位。他命军机大臣拟定的《嘉庆遗诏》、主持编纂的《实录》,都是这样记载的。
网络配图
两种记载截然相反,总有一个是错误的吧?其实,也可能两种说法都不正确。历史上充满了悬疑未解之谜,中国古代的政治是不透明的,越是重大的事件,越是由极少数人在极度机密的状态下决定的。对于这些悬疑未解之谜,史学工作者往往也束手无策,这或许就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吧。但也应指出,不管如何,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道光帝继位的合法性均未受到过质疑。
道光帝的父皇嘉庆帝谥号为“睿皇帝”,全称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庙号仁宗。道光元年(1821 年)三月下旬,葬嘉庆帝于易县清西陵之昌陵,于是,“嘉庆”及其时代就永远付诸历史长河的滚滚东流中了。
嘉庆帝及其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地位一方面,嘉庆帝一生为帝的光芒所掩盖,而史学家的目光又为道光年间天翻地覆的社会大变革所吸引,结果嘉庆帝及其王朝差不多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盲区”;另一方面,这个王朝正好处于古代历史的一页和近代史的前夜,这使得嘉庆帝及其王朝成了史学领域中的一个“两不管”地段。以致史学界对嘉庆帝及其王朝长期未作充分研究,对嘉庆帝也有一些误解,其误解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误解,中国史学界普遍认为嘉庆帝是个才干平庸的皇帝。嘉庆帝真的很平庸吗?
嘉庆帝亲政初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清除了,见识透彻、立场坚定、手段老到、恩威并用,处理得。既顺应了一般的民意,又没有给朝局带来不稳定的因素,史学界公认这是嘉庆帝一生中最出彩的一笔。在这点上,不比列祖列宗逊色。,嘉庆帝一生除了诛除和珅这件事儿,似乎就找不到更出彩的地方了。难道他是“英明一时,糊涂一世”?这于情于理也说不通,可又确实乏善可陈,这是为什么呢?
嘉庆帝是清朝入主中原之后的第五代君主,此前经过了、、雍正、乾隆四代。祖宗给他留下了一笔丰厚的遗产,对于嘉庆帝来说,这些遗产既是一笔财富,也是一个沉重的包袱。就此而论,嘉庆帝比列祖列宗面对的束缚要多得多,也艰难得多。
应该指出,祖先赋予嘉庆帝的使命就是守成,尤其是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代雄才大略帝王一百多年阔斧的建设,、创立制度的使命已经完成,王朝进入稳定期,祖宗的遗产必须继承,祖宗解决不了的难题,嘉庆帝也不必枉费心机去谋划解决之道。从这个角度来看,“平庸”或许是一个必然的选择,或者就是他的历史使命。
网络配图
,也应指出,所谓平庸与否,都是相对而言的。嘉庆帝是乾隆帝的儿子,人们愿意拿他与他父亲比较。固然,从一个帝王应该具备的素养上讲,比如应变能力、对国家的驾驭能力,嘉庆帝不如乾隆帝,,嘉庆帝依然具有很多优点。比如,在对国家的责任感上、在勤政治国方面,他不输于父亲乾隆帝;在为人本性上,他比父亲乾隆帝要高上一筹。他为人宽厚、做事低调、崇尚节俭、任劳任怨、不制造冤假错案,遇到委屈,往往自己承受,一般不迁怒别人。嘉庆帝一辈子仅大办过一次生日——六十大寿,为此十分自责,不断唠叨下不为例;一想到父亲乾隆帝曾五次普免天下钱粮,而自己君临天下二十多年不能做到这一点,就十分内疚,甚至下诏向臣民解释他的苦衷。六十大寿的时候,不管国家财力如何紧张,坚持说服臣子同意免除了臣民的两千多万两白银的赋税负担,让人民得些实惠。当他在批阅镇压白莲教起义的奏折的时候,痛心地说这些被屠杀的白莲教徒都是我的赤子,出于无奈才起来造反。在中国帝王之中,能做到这一点是很少的。所以,他死后臣子给他拟定了“仁宗”的庙号,并公认他像他曾祖父——康熙大帝,是一位宽厚仁慈的君主。
,嘉庆并非是一个平庸的皇帝,而是有一定能力、宽厚仁慈的君主。应该承认,在清朝入主中原之后的十位君主中,嘉庆帝在能力上次于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君主,能位居第四位;要讲品格修养,他仅次于康熙帝,能排在第二位。综合排名在清朝帝王中位居中游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