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军连级以上单位的墙上,都会悬挂10位英模的画像,分别是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苏宁、李向群、杨业功、林俊德、张超,他们都是各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英雄模范人物。
其中,在10位英模中有两名位至将军,一个是林俊德,而另一就是被誉为导弹司令的杨业功。
屈指算来,杨业功从师级干部到正军职将领,只有了短短的7年时间,而火箭式提拔的背后皆因其赫赫战功。
1995年7月18日,新华社的一则消息,虽然只有廖廖数字,但却举国沸腾,也令世界为之一惊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东海海域进行导弹发射训练。
担负此次重大发射任务的,是装备新型导弹的二炮某旅,而杨业功正是前沿总指挥。11天后,该旅在东海海域6发6中,向世人展示了二炮导弹部队的强大战斗力。
时针拨回到1992年1月,46岁杨业功刚被提拔为师级干部,就接到一项重大任务组建我军第一支常规导弹旅。
一切都是从零开始,杨业功从基地上千名干部中遴选11名精英组成的“种子队”,一边熟悉装备情况,一边进行专业训练。
那年的深冬,新型导弹进入到定型的关键时期,47岁的杨业功带着部队赴西北某地域组织低温试验性训练。
凌晨的戈壁滩,往往是狂风中夹裹着飞雪,扑打在人的身上、脸上和手上,就像是被刀割过一样。
低温训练都是从每天最冷的时间凌晨4点开始,杨业功和战友们在零下40度的环境中,携带装备整建制拉动4个小时,为新型导弹的快速定装和装备部队提供了准确依据。
1993年11月23日,西北某发射场,杨业功亲自坐镇指挥。随着一声“点火”的命令,新型导弹拔地而起,直扑靶区,实现了二炮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部队当年组建、当年形成战斗力、当年成功发射新型导弹”的目标。一位军委首长激动地说了一句“你们干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啊!”
1999年10月1日,国庆50周年大阅兵,此时已提升任基地正军职司令员的杨业功作为二炮受阅方队大队长,带领二炮4个导弹方队,雄赳赳气昂昂地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军人的爱,比天空更宽阔,比海洋更深沉。 因为军人的肩膀是天平的支点,它一头架着和平与幸福,另一头架着牺牲与奉献。
杨业功为军队建设付出一切,甚至生命,唯独对自己和家人比较苛刻,他和家人约法三章”许干预我的工作;不许享受任何“特权”;不许收受任何钱财和好处。
老父亲突发脑血栓撒手西去,杨业功强抑悲痛,继续在部队参加一个重要会议。
杨业功从没用手中的权力谋一点私利妻子从北京郊区一座热力站退休,二弟杨业平是一名普通教师,三弟杨业专在一家宾馆打工,妹妹杨业理在一个学校干勤杂……
杨业功在做工作报告时,直接把家里的收入情况如实公开他每月工资三千多,一家四口总收入有六千多,多年工作家里总共有三十万的积蓄,每一分钱都是一点一点积攒下来的。
对于杨业功来说最亏欠的还是相濡以沫几十载的老伴杨玉珍,他曾在妻子2000年的那次心脏手术中承诺“你现在的头等任务是养好身体。等过几年我退休了,就好好补偿你!”
,杨业功对妻子的承诺终究没有兑现,他因积劳成疾罹患癌症,生命最终停止在2004年7月2日。那时,杨业功连进食都很困难,开始出现昏迷,直到生命一刻嘴里还不时地念叨着“操作”“装备”等各种导弹术语。
如今,杨业功去世已经整整18年了,他的儿子杨波涛继续自承父志在导弹部队服役,并按照父亲的嘱托“争取到最艰苦的基层一线去”。
,让我们再重温下当年“感动中国”给杨业功的颁奖词铸就长缨锐旅,锻造导弹雄师。他用尺子丈量自己的工作,用读秒计算自己的生命。未曾请缨提旅,已是鞠躬尽瘁。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他是中国军人一面不倒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