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有这样一所搬迁特别“勤快”的大学,曾经搬迁了十四次,辗转六个省市,并且经历了十二次更名,它就是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是1909年由英国福公司创办的焦作路矿学堂,是中国最早的近代大学之一。焦作路矿学堂是晚清时期由外国人在中国开办的三所私立高校之一和唯一的私立工科高校。
上世纪20年代起,学校先后经历了福中矿务大学、私立焦作工学院的变迁。
因为该学校是用中国的矿权换来的,被国外势力控制,学堂曾遭抗议而停办,直到福公司同意与河南中原公司联合组成“福中总公司”才得以恢复,校址也随之迁往河南省会开封,改名福中矿务学校。不久后,又改名为福中矿务专门学校迁回焦作,一年后再改名为福中矿务大学。稳定十多年后,直到国外势力完全退出,学校又更名为私立焦作工学院。
抗战爆发,学校先迁陕西西安,在陕西省立高中教室上课。及时迁往后方使得焦作工学院得以完整保存下来,并有力支持了抗日战争。之后再迁甘肃天水,于1938年与东北大学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北洋大学工学院在陕西城固合组为国立西北工学院。
抗战胜利后,焦作工学院于1946年在河南洛阳复校,其后又几经辗转,迁至河南郑州、江苏苏州,于1949年9月迁回焦作原址。
抗战前是学校发展的鼎盛期,众多留学归来的大师云集此地,号称一百名家聚矿院。,教学基本采用英文原版教科书,在当时堪称全国仅有。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将焦作工学院拨归燃料工业部领导;1950年3月,又将新开办的华北煤矿专科学校并入焦作工学院,并以焦作工学院为基础,在天津建立了新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中国矿业学院。
在经历了天津-焦作两地办学的短暂过渡期后,1951年2月,焦作工学院的师生员工及图书仪器设备全部迁至天津;4月,中国矿业学院举行成立典礼——焦作工学院的历史宣告结束。
1952年院系调整期间,北洋大学、唐山交大、清华大学的采矿系调整到中国矿业学院,学校聚集了全国一流的采矿科学技术人才。
1953年,为实现更大的发展,学校迁至北京,改称北京矿业学院,成为北京学院路著名的“八大学院”之首。
1970年,随着三线建设的启动,学校搬迁到了四川省合川市(今属重庆市)的三汇坝,更名为四川矿业学院。
在四川办了8年的学后,1978年三线建设的历史使命完成后,学校又搬迁到了江苏徐州市,恢复了之前的中国矿业学院的名字。又有一部分搬到了北京,开启了一校两地的办学格局。
1988年4月,学院正式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独立办学。
2019年,中国矿业大学百年校庆时,曾经将这段经历浓缩成为了两句话十四次变迁,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十二次易名,不改矿业人使命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