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位如仙人般的诗人,他的名字叫李白。他的诗词飘逸洒脱,如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侠客,他不巴结权贵,曾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深入研读历史,我们发现李白的仕途之路并非如他的诗行那般潇洒。
刚出道的李白,带着满腔的才情,自比凤凰,只身来到长安,成为了“长漂”的一员。他拿着自己的诗作四处拜访,很快便在长安城中声名鹊起。为了更快地踏上仕途,李白选择了入赘豪门,成为了被人嘲笑的上门女婿。十年的入赘生涯,并未能让李白在仕途上有所进展,反而让他的声名受到了影响。
李白后来因病离开许家,开始四处旅游作诗。他结识了当时的宰相楚客,再次入赘成为上门女婿,但依然没有取得一官半职。可能有些了解历史的朋友会产生疑惑,为何李白没有选择通过科举考试这条途径来谋求仕途的发展呢?
据李白自己的说法,他是天才,不屑与俗人一同参加科举考试。这不过是他的自嘲之语。事实上,李白之所以不参加科举,是因为他不具备参加科举的资格。在唐朝,参加科举需要通过严格的资格审查,包括户籍和父祖官职等方面的审核。而李白作为罪犯的后代、商人之子,根本无法通过这些审查。
李白的才情无人能及,但他的出身却限制了他的发展。他不想让自己的才华被埋没,于是开始为自己造势,甚至不惜拉下脸面当上门女婿。从某种角度来说,他成功了,他的名声连皇帝都知道,皇帝甚至都要巴结他。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他又失败了,因为他根本不适合官场。他要是能像诗中那样,那个纯粹的、傻傻的、在井里捞月亮的诗人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