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起,新西兰全国除北地外,包括奥克兰在内的所有其他“红灯”地区都进入交通灯系统的“橙色”设置,各项规定进一步放松。
不知不觉,
时间走到了2021年的一天,
你还记得这一年里都发生过哪些大事吗?
过去的一年里,
新西兰多次登上国际头条,
在全球刷爆了存在感!
在2021年的一天,
小编带大家一起回顾下
咱们大纽村
今年那些让全球瞩目的瞬间~
全球最牛护照
新西兰“小黑本”世界第一!
今年3月,全球护照指数(Global Passport Index)出炉,新西兰护照站上了该排行榜的榜首。
护照指数的流动性主要看两个关键因素——免签国数量和落地签国家数量,这些要素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护照排名。
新西兰护照共有92个免签国家,和44个落地签国家,高居榜首!
这一次排行榜上前40的国家中,只有8个来自欧洲以外地区,这也让新西兰的夺魁显得非常了不起。
“全球最宜居城市”评选
奥克兰荣登榜首!
今年6月,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发布年度“宜居城市”榜单,霸榜多年的奥克兰终于史上喜提第一名——取代了维也纳,排名榜首!
不过这次的冠军,靠的不是我们“有”什么,而是我们“没有”什么。答案显而易见新冠病毒。
当时,新西兰已经超过100天没有社区新增,除了乘坐公共交通时还要戴口罩,几乎已经恢复正常。
除此之外,宜居城市评比的剩余四个大类分别是稳定性、教育、文化环境、基础设施。
不过对于这一荣誉,在新西兰生活的每个人可能都有各自的体验。
“世界最伟大领导人”
新西兰总理名列第一!
今年5月,美国商业期刊《财富》(Fortune)发布了“世界最伟大的50名领导人”榜单,新西兰总理阿德恩位列榜首。
该杂志称,在榜单评选时她取得的成就“令人震惊”,“几乎消除了新西兰的新冠疫情”,并在气候变化、性别平等和同工同酬等领域制定了“领先世界”的政策。
《财富》杂志称,在基督城恐怖袭击和怀特岛火山灾害期间,阿德恩展现出非凡的领导力,“巩固了伟大领导人的地位”。
“阿德恩的政党在去年10月份赢得大选,这得益于她的明星力量、直率的讲话以及她领导下的政府对国际旅行的严格限制,使新西兰人保持相对正常的生活。”
杂志指出工党政府推出了对女性工薪族友好的政策,“去年,阿德恩政府(立法帮助)女性更容易与雇主进行谈判,以获取更公平的薪水。”
“新冠疫情应对能力排行榜”
新西兰重回榜首
今年5月,彭博社发布了当月“新冠疫情应对能力排行榜”,新西兰重回榜首。
新加坡由于出现疫情反弹,从前一个月的第一名跌落。
彭博社评价称“新西兰重新夺回了曾连续占据五个月的榜首位置,新冠几乎全部消失在这个岛国。除了国际旅行之外,新西兰人民享受着疫情之前的生活自由。”
孤独星球最佳旅游城市
奥克兰史上夺冠!
今年10月,有着“旅行圣经”之称的旅行指南出版社《孤独星球》推出了年度推荐旅游目的地排行榜。
在最佳旅行城市排行榜(Best in Travel List)中,尽管对国际游客关闭已有600多天,奥克兰仍凭借其地貌和人口的多样性而一支独秀,被评为后疫情时代的最佳旅行目的地。
该榜单称这个新西兰城市拥有国际游客来年所追寻的东西。并称奥克兰的户外空间、各种活动以及疫情应对,都为筹划国际旅行的游客带来了一线光明。
全球疫情后恢复榜单
新西兰第2!
今年7月,《经济学人》网站发布了一份“疫情后恢复”榜单,对50个国家和地区的疫情后恢复程度进行排名。
新西兰表现良好,位列榜单第二。
排名显示,中国香港地区以96%的复常指数(normalcy index)位居榜首。新西兰紧随其后,为87%。
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由于边境关闭和旅行限制,让新西兰经济迅速触底反弹,社会秩序和经济活动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从这些榜单可以看出,今年新西兰能够频频“屠榜”,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因为疫情控制一度闪耀全球,甚至招来全球网友的“羡慕嫉妒恨”……
新西兰六千人狂欢
全球网友都酸了
就在今年3月14日,Croded House乐队在皇后镇一个酒庄举办了现场表演,台下挤满了6000人。
媒体惊叹“没有社交距离,就像新冠没发生过!”
视频里,歌迷一阵狂欢,好像疫情已经完全过去了。乐队在推特上写道“多么美好的一天!令人惊叹的人群,史诗般的风景,感谢皇后镇!”
全世界网友都酸了,甚至觉得困惑。
网友评论
“所以在新西兰,他们在办音乐会,而世界其他地方都处在封锁状态。”
“这就是新西兰的样子,这就是#零新冠 的样子!”
“我真羡慕新西兰,你们重获新生。”
“真是嫉妒,我在生病的英国……我能和你们一起住吗?”
听完有点小得意呢~~~
澳新Bubble正式开启
霸占国际媒体头版头条
另一个因为新西兰疫情控制给力而让全球人都羡慕的瞬间是今年4月19日——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之间的无隔离旅行正式开启。
这一消息占据了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各大头条,许多人终于可以跨越塔斯曼海峡与家人团聚,在见面的一刻激动地拥抱。
没想到,这事也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BBC、《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卫报》、半岛电视台、CNN等一大波国际媒体也齐刷刷地都用头条报道了跨塔斯曼泡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