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申请背景介绍
在重大的学术殿堂里,我沉浸在电气工程的海洋中,GPA 3.5的成绩单是我学术旅程的见证。TOEFL 105和GRE 331+3.0的分数,是我语言能力的证明。在2016年的秋季与春季,我怀着满腔热情,准备迈向新的学术高峰。
二、多元背景融合
身为一个电气工程的本科生,我在本科毕业之后步入了建筑设计院,致力于建筑电气设计的工作。期间,我获得了来自本科两位老师和单位领导的推荐信,这些都是对我实力的肯定。在本科的学习生涯中,我专注于课程实验内容,尽管没有参与任何学术课外活动,但我深信学术成就并非唯一衡量标准。
三、录取成果展示
经过不懈努力,我收获了众多顶尖学府的录取通知。东北大学、布兰迪斯大学、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纽约大学坦顿工程学院、罗格斯大学、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弗吉尼亚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等名校都向我敞开了大门。这些录取结果,既是对我实力的认可,也是对我未来的期待。
四、申请心得分享
在申请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选校的重要性。参考往年的录取结果时,我们应注意数据的时效性,最多以3年内的数据为准。在借鉴他人的选校经验时,要关注其本科学校的档次,因为本科背景对于申请结果有着重要影响。虽然GPA和本科背景至关重要,但文书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对于想从电气工程转向计算机科学的我来说,“曲线救国”的策略颇为实用,即多申请一些计算机工程的项目。这些项目融合了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的特点,为我等转型者提供了良好的机会。犹他大学对转CS的学生不太友好,建议申请者谨慎选择。若已上过计算机科学基础课,即使非计算机专业背景,也可大胆申请CS项目。这段申请经历,让我更加明确自己的方向,也为我未来的学术生涯铺就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