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影人一直在努力将他们的作品推向国际市场,特别是在与中国这个近邻的交往过程中。在中国市场上,韩国电影的生存状态却不尽如人意。尽管有一些如《晚秋》这样的文艺片在中国市场上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但商业大片如《汉江怪物》和《盗贼同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像《雪国列车》和《大明猩》这样的全球化尝试也未达到预期的成功。这背后的原因主要在于制作模式和演员阵容的水土不服。
《晚秋》之所以在中国市场上表现较好,得益于演员汤唯的影响力。而《雪国列车》则依靠众多国际明星来吸引观众。至于《大明猩》,虽然拥有韩国导演和背景,特效技术也相当出色,但由于故事背景与中国观众的理解范畴存在距离,例如棒球运动在中国并不普及,因此影片的接受度仍然有限。
韩国电影人尝试过多种方式融入中国电影市场,但鲜有引人注目的成功。事实上,冯小刚早就与韩国制作团队合作过,而安乐公司也曾试图通过改编韩片《恋爱进行时》来支持新导演,但最终效果并不理想。即使是票房佳作如《鸣梁海战》,在中国市场上也反响平平,因为中国观众对那场战争并不熟悉。
在此背景下,韩国电影巨头CJ采取了全新的拍摄模式。《重返20岁》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其原版是韩国的《奇怪的她》,二者共享同一个剧本。这部电影在本土化方面做出了进一步的尝试,通过融入中国元素来拉近与中国观众的距离。影片虚构了一个充满中国色彩的津京市,其中的洋房、胡同和老年中心等场景应该会让中国观众感到亲切。影片的演员阵容也是一大亮点,包括杨子珊、陈柏霖、归亚蕾和王德顺等知名演员。韩国人在剧本上的把控能力很强,而中国编剧则主要负责在细节上进行本土化的润色。影片中巧妙地融入了广场舞、音乐节等元素,并强势植入了中国电视剧《还珠格格》的片段,与影片的剧情相得益彰,产生了多重蒙太奇效果。
《重返20岁》的优点在于它所弘扬的是对人类美好情感的肯定,包括老中青三代人的和解、对老人的理解以及对年轻人追求和向往的渲染。相比之下,中国电影中这种剧本类型的缺失可能是因为离奇的返老还童设定不符合制度或市场,也可能是因为编剧们不再相信这类传统价值观。
我们不必过于偏向某一方。韩国人翻拍的中国电影《跟踪》也取得了华丽的效果,甚至内地的《许三观卖血记》也将被改编成电影。无论是中国的壳还是韩国的心,这个问题可能会变得越来越不重要。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多元化发展,观众会更加开放和包容,接受不同文化和风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