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常提及的大课,对于大一新生而言,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课堂形式。通常,知名教授会在宽敞明亮的阶梯教室中,为学生详细解读专业知识理论。这种课堂主要聚焦于专业基础课程和通识课程。大课的规模多变,随着学生人数和课程受欢迎程度的差异,学生人数可能从二三十人到上百人不等。
在这种课堂上,教授会利用大型屏幕展示课件,使所有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由于学生人数较多,老师和学生的互动相对较少,主要以老师的讲解为主。尽管如此,随着学业的深入,到了大三大四,大课的规模会逐渐缩小至20人左右,与教授的互动机会也会随之增多。学生们更应珍惜与教授交流的机会,积极发言。特别是对于那些打算申请研究生的同学来说,教授的推荐信在申请过程中尤为重要。大课的时长通常为1至3小时,信息量巨大,讲课速度也相对较快,要求学生具备迅速吸收和消化知识的能力。
除了大课之外,还有一种被称为小课的授课模式,通常是和大课配套的。学生在选课时需与大课一并选择。小课通常在大课结束后的一周内进行,讨论内容与大课紧密相关,学生会提前收到讨论所需的材料。学生们需要整理当周的课堂内容以及讨论材料,然后在课上进行小组讨论,并在讨论结束后陈述不同的观点。小课的老师通常是助教,这些助教可能是聘请的老师,也可能是高年级成绩优异的学长学姐。
还有一种是Workshop,它更像是一种课后的补充练习活动或交流活动。学校可能会针对不同的主题举办多种Workshop。例如,针对英语非母语的学生,学校会举办写作Workshop,由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或老师教授如何有效写作。每个学院或专业也会有针对其专业话题的Workshop。Workshop的规模通常在10至20人之间,氛围轻松,还会供应茶点和点心。学生们可以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边品尝下午茶边讨论和交流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