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推荐信时,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见的误区。本文将为大家揭示这些误区,并给出解决方案。
推荐人缺乏高度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让推荐信更具说服力,我们需要推荐人站在一定的角度和高度来评价申请者。无论是任课老师、系主任、辅导员还是实习单位的领导,他们都有一定的地位和权威性。这种地位并不会对申请者产生负面影响,反而可以提升推荐信的价值。
为了展现推荐人的高度,有两种方式:明示和暗示。明示即开篇进行自我介绍,如果推荐人在专业领域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地位,这将无形中为推荐信加分。而暗示则是不直接自夸,而是通过陈述事实来展现推荐人的高度。例如,提到自己是某大学英语系的系主任,而英语系是极具创新思维的学院,一直主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这种方式,申请者便能感受到推荐人的高度和权威性。
推荐人不能什么都知道。无论与申请者的关系多么密切,推荐人都应该保持公正客观的原则。有些申请者自认为只有推荐人才知道的信息,其实在推荐信中并不需要提及。
有些推荐信存在一个问题:被推荐人什么都好,好得离谱。这种推荐信读起来让人感觉不真实。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避免堆砌过多的形容词和空洞的赞美。每一个描述申请者优秀的“形容词”都需要有具体的论据来支撑。例如,如果提到申请者在声乐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就需要具体说明其在哪些比赛中获得了哪些荣誉,或者有哪些具体的演出经历。
撰写推荐信时,我们应该避免常见的误区,让推荐信更加真实、有说服力。推荐人应该站在一定的高度来评价申请者,保持公正客观的原则,同时避免过度夸大申请者的优点。每一个描述都需要有具体的论据来支撑,这样才能让推荐信更加真实、有说服力,让申请者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