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亲临张家堡,施展辩才,承诺封官许愿,成功招降一支武装。喜出望外之际,却面临另一支起义军的竞争。他果断骑马赶赴张家堡外,巧妙地将首领请入帐中,随即缴械并派人押回朱军。手下不明真相,三千义军跟随而来,就此落入朱元璋的手中。
除了成编制的武装,朱元璋还广泛召集灾荒中的农民,短短一个月内,队伍壮大到三万之众。大军南下,攻下滁州,朱元璋的声势如日中天。随着郭子兴的去世,他成为义军领袖,开始了军事生涯。
十五年的战火洗礼让朱元璋的权术日趋精熟。他擅长用宽容与关爱收服人心。当俘虏陈兆先三万六千人时,朱元璋从俘军中选出五百人担任侍卫,令他们感动不已。他对欣赏的俘虏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宽容。朱亮祖被俘后叛归,再次被俘时,朱元璋依然释放他,并任命他为大将。这些事迹证明了朱元璋的过人之处。
历史也揭示出朱元璋的本性是狭隘敏感的。他的宽容并非出于天性,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策略选择。为了生存与发展,他常常采用虚与委蛇的手段。在抗元战争中,他曾两次准备投降元朝以夹击义军,甚至被元授予高官。随着义军势力的壮大,他才打消了投降的念头。此后,他保持骑墙态度,为自己留有回旋余地。
至于权谋家的惯用伎俩如忘恩负义、斩草除根等,朱元璋也运用得得心应手。他曾依靠韩林儿为主的红巾军抵抗元军,但当自己实力壮大后,却派人暗中处置韩林儿并销毁相关史料。这些手段虽冷酷无情却也为他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朱元璋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转折和丰富的故事背景让人不禁想要深入了解这位传奇人物的历史轨迹和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