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美国部分国会议员提出一项法案,旨在限制特定中国公民前往美国进行学术交流或学习。这一行动揭示了某些美国政客对于中美正常人员往来的不必要担忧。
该法案详细规定,对于所有申请赴美学习或交流的中国公民,若其研究的学科领域出现在美国的“商业管制清单”上,签证官需征求“安全咨询意见”,并将申请人的材料递送华盛顿进行进一步审查。法案特别指出,美国国务院将不再为与中国军方有关联的人员发放学生和访问学者签证。美国国会甚至建议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和英国采取类似措施。
参与起草此法案的议员中不乏“强硬派”。 此前,美国执法机构如联邦调查局突然取消了一些中国学者的签证,打乱了他们的正常学术交流计划。这一举动令人不禁猜测,这是否与新的法案有关。
早前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纲要》提出,通过限制STEM专业(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留学生签证,以保护美国的知识产权不被外流和盗取。这一战略导致部分敏感专业的留学签证有效期缩短至一年。那么,哪些专业被视为敏感专业呢?
美国商务部工业安全署去年列出了14个可能进行管制的领域,这些领域被称为“敏感专业”。包括但不限于:生物技术,如纳米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等;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如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等;定位、导航和定时技术;微处理器技术,如片上系统和片上堆栈存储器等;先进计算技术;数据分析技术;量子信息和传感技术;物流技术;增材制造,例如3D打印;机器人技术;脑-机接口;音速空气动力学;先进材料以及先进的监控技术,包括面纹和声纹技术等。
这些专业领域的限制和管制,无疑会对中美学术交流造成一定的阻碍和影响。希望中美两国能够加强沟通与合作,推动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