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书的特点及其与英国文书的差异
谈及美国学校,我们不难发现文书在其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与gre/gmat成绩、工作经历等相并列,文书在申请过程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尽管北清复交的背景为中国申请人加分,但这并不具有决定意义。随着申请人gre/gmat成绩的普遍提高,录取的门槛也随之提升。文书的修饰作用愈发受到重视,硬碰硬的成绩仍然是录取的关键。
美国文书的风格,可以概括为“推销你自己”,即“sale yourself”。学校希望通过你的文书观察你的学术兴趣、背景、个性等,看你如何展现并放大自己的优点。在申请过程中,申请者需通过文书展示自己的独特性,让学校感受到你的价值。尤其是在mba申请中,这种展示个人特点的机会尤为突出,因为该专业相对较为实用,学校更希望看到申请人的个性与潜力。
相较之下,英国文书则呈现出另一种风貌。英国人更看重statement的相关性和严谨性。他们希望看到的是申请人选择学校、院系、专业的真实动机,以及自身如何符合申请条件。英国人的逻辑很明确:既然入学要求已经明确,那么申请人就应该在文书中重点讲述自己如何符合这些要求。文书中一定要突出个人与申请专业的相关性和能力。模板化的文书在英国申请中并不受欢迎,因为英国人更希望看到申请人的自我驱动力和积极性。如果文书中无法体现出这些特点,学校可能会质疑为何要在该申请人身上浪费时间。
无论是美国文书还是英国文书,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全面地了解申请人。现在的申请表已经足够详细和全面地反应申请人的硬件条件,而文书则是展示申请人软件实力的舞台。如果申请人能够在硬件条件提升的通过文书展现出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潜力,那么被录取的几率将大大增加。